一幅痛挽长联,恰当而准确地表达出上述人群的共同心声:通五洲语文,交四海朋友,荣臻三德学品高;两袖清风眠主怀,一身正气传吾辈;树六合壮志,获七大神恩,名扬八荒声播远;九旬无私献教会,十万信友哭荫明。
海星女中学生众多,日常校务由献堂会修女负责管理(婴德会成立后由婴德会修女负责),校规甚严,日后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为作济世救人之所,龚神父并在堂前开办育婴堂,专收穷人家遗弃的婴儿。
在教友的精心呵护和照料下,安神父的身体逐渐康复了,后来竟能自理,甚至每天都为教友献祭。
为子担忧儿子沈阳神学院毕业后,因为年龄小,她就去征询金沛献主教意见,是否让袁雪松先实习一年,主教说不用实习了,直接圣神父。
我们每周日下午2:00之前,青年唱经班给慕道者献唱,之后有一两个人留下来教他们唱歌。接下来是讲课,最后全部参与晚上6:00的弥撒。让他们在弥撒中感受教会礼仪的神圣,体验浓厚的信仰氛围。
救主基督的“庆日”有:圣家节、主受洗节、献主节(2月2日)、耶稣显圣容节(8月6日)和十字圣架节(9月14日)。
(请大家为这为热爱中国文化及中国教会的国际友人献祭祈祷。)
解成的《基督教在华传播系年(河北卷)》、刘献堂的《献县教区简史—庆祝教区成立150周年》等,只是资料汇编性的书籍。
想想那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为保护和救助中国军民而付出重大牺牲、甚至有些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战友、恩人。
弟兄姐妹一起祈祷献祭,共同校稿叠报--信仰为工作打下了基础,事业又为信仰做了见证。虽然不能事事尽如人意,但和很多社会单位相比,我们确实多了一份家庭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