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人蒙召要像天主一样,“不要在他人身上寻找恶,而要寻找美善”。(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引用圣经故事,解释天主以慈悲与盟约恩待子民的事实,勉励信徒藉着慈悲善工与众人分享天主留给我们的慈悲遗产。以下是教宗方济各要理讲授的全文:亲爱的弟兄姐妹,上午好!
我们感谢这些人,因为他们没有向恶的势力屈服。现在,他们在我们面前就像黑夜中的光亮。(奥斯维兹,2006年5月28日)。
因为母亲们从子女出生就伴随左右,教他们走好生命路,始终以温柔和爱来教导子女。母亲们知道让子女走好人生路的重点是在哪里。她们一定不是从书中学到的,母亲大学就是心灵,在那里她们学会了如何教育子女。
虽然弃俗修道,奥特佩尔托并没能完全摆脱世俗事物恶意的羁绊,于是他以坚定的意志对付时代的歪风。教宗推崇他说:“他谴责隐修院外表美观,但隐修士生活冷淡的矛盾现象。他的谴责必定也针对他自己隐修院的状况。
但是,在“打左脸再给右脸”的比喻中,仿佛让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以脸迎打者内在的道德勇气。相比之下,蛮横的打人者反倒呈现出肉体上的鲁莽和道德上的怯懦了。
换言之,我们没有意识到已经麻木,乃至内心感觉分辨不出天主的临在或恶的存在。“麻木不仁让你不会懂得同情,不会懂得怜悯,不会为做了坏事而感到羞愧或内疚......正是如此。
当我们以违返福音精神与教导的手法去获取这些时,便可能成了问题,因为福音告诫我们勿践踏他人,尤其是穷人和软弱的人。将临期邀请我们重塑我们价值观,去接受“天主爬下阶梯,去谦虚地服务”的这个理念。
农村因文化建设乏力,导致价值引力丧失;因教育培训存在盲区,出现社会恶旧之习倒流;因社会管理效率低下,致使社会基层结构稳定性差。改进三大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所必须担负的社会改造的重任。
这一次,教宗愿意前往监狱与那些没有机会于世青节期间向教宗告解的青年在一起,又一次强调了慈悲的讯息,即慈悲能战胜恶,甚至战胜最大的痛苦——自由被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