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最新一批全国文物单位的两座天主教高等学府,是北京的辅仁大学本部旧址,这座气势恢宏的中西合璧建筑建于一九三零年,与河南总修院同样出自荷兰籍本笃会葛斯尼(AdalbertGresnigt)神父的设计,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及法国籍耶稣会士开办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为回应此事,教廷信理部部长、耶稣会士拉达里亚.费雷尔总主教,和教廷促进基督信徒合一委员会主席科赫枢机,邀请一个小型的德国主教代表团到罗马商讨此事。会议于五月三日举行,法伊格主教是代表团成员之一。
教宗方济各提到,当年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主张将福音在中国“本地化”,教会当时没有理解他,实际上是关闭了向中国福传的门窗。
效法利玛窦的交谈精神「我作为耶稣会士、现任的香港教区主教,身处利玛窦神父等耶稣会兄长的墓园,对他们肃然起敬:前人在困难中为我们铺路,令后人自觉须更有承担。」
“1903年4月份,良十三世教宗准许法国籍耶稣会士瑞巴吕(FlorianJubaru)打开小圣堂祭台下方的古老柏木箱来做有关圣女依搦斯的研究,她的头骨也是珍藏在此的圣髑之一。
主教32年进入修院,38年加入耶稣会,45年5月19日晋铎,46年去了欧洲,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地学习,50年在额我略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51年回国,55年被捕入狱,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间是在监牢中渡过的
这些人是叙利亚难民和在约旦接受治疗的病患。教宗向地方当局和教会致谢时,称约旦是好客的约旦,不分男女老幼,为一切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此外,众多移民和难民离乡背井,只为寻求未来,因为若留在自己的祖国便意味着必死无疑。教宗也谈到无工作机会,看不到前途的青年和受个人主义文化侵害而成了丢弃对象的家庭。
修会在加尔各答创办时祇有十三名修女;迄今有四千多名修女在全球多个国家开设孤儿院、爱滋病人护理院和慈善中心,并照顾难民、残障者、长者、穷人、露宿者,以及受水灾、传染病和饥荒影响的人。
数百万人变成难民或非法移民。我们无辜女孩被当作性奴隶贩卖,而她们的眼泪埋藏在沉默与不人道的洞穴里。两代人走进了绝望的黑暗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