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不顽固不化,信德的保障使我们前行,使见证信仰和与众人对话变得可能。 教宗认为,信德源自与耶稣的相遇,这种个人的相遇触动了他的心,为他的生命指出方向并赋予新的意义。
写到此刻,让我想起了圣经上的一个故事,一个罪妇在大庭广众之下,用眼泪去洗耶稣的脚,用自己的行为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是罪人。
随后,在场众人聆听了《马尔谷福音》的章节(参阅:谷十五25-32)。在讲道中,教宗谈及圣史马尔谷记载的耶稣受难场景,尤其是旁观者对耶稣说的:「救祢自己吧!」
因此之故,他要人类团体都能敞开双手及心胸,来接纳儿童,就像对祂一样,祂说:“无论谁因我的名,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就是收留我。”
慈悲是爱,是宽容,是接纳,是不猜测,是鼓励,是聆听……教宗方济各特别邀请我们在慈悲圣年内,遵从基督对我们的教导: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
在质疑、冲突和逐渐接纳的过程中,促使宗教重视接纳了儒家的祖先崇拜文化传统,同时宗教也丰富及提升了包括清明祭祖扫墓礼仪在内祖先崇拜文化的内涵。
逃离战争或饥饿的移民不能被拒绝,因为他是人,我们必须予以接纳,使之融入我们的社会。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把移民关在贫民窟里,而融入意味着接纳,给予他们教育和工作的机会。
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的使命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在对敏感的“性”的教导中,他们的作品协助我意识到教会对性的问题存在着某些误解和误导;他们帮助我还原了“性”的本来面目,让我在修院教导“性心理”时,不再感到羞口,难以启齿,而是接纳其为天赐的礼物
1、主耶稣就是天父的圣爱主耶稣通过祂的言语、行动和热情将天父对我们众人的圣爱传递给了我们。跟随主耶稣,我们就会“看到、感受到、触摸到”天主对我们人的圣爱。
我们应渴望和切愿以反映在教会面上的基督真光,去照亮万民,使众人形成一个人类大家庭,得享天主慈父的照顾。世界各地的基督门徒,都朝着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含辛茹苦,并贡献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