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50年在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其后更陆续成立“儿童之家”和“垂死人之家”。1979年,德兰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5日死于“仁爱会”总部加尔各答,享年87岁。
这次,竟被她写的小小的儿童故事赚去我大半天的泪!我再次审视这些作品时,发现作者是有着坚定信仰、丰富感情、朴素生活、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对生活的洞察有着独特的视角。
在第二展柜展示的是张老退役加入天主教会后,认养儿童一览表、在全国各地成立图书室一览表及各国受助孤儿为表感谢给张老寄来的照片。1973年9月1日张老退役,卸甲离营的他从此走上了扶幼助孤之路。
首先,患有畸形或疾病的儿童自受孕起就应得到陪伴,使他们的生命“受到尊重”。
当然,问题仍然没有答案:"为什么儿童会受苦?"。教宗承认"对此我找不到解释"。
一提起叔叔患病的事,杨柳青就感到很心酸,因为自己住在武汉,不能经常到上海看望叔叔,每次叔侄俩通电话时杨道公总是报喜不报忧,告诉侄子不要担心他,只管好好工作就行了。
应该在牢记庆祝昨天、活出今天、拥抱明天、唤醒世界的奉献生活年宗旨的同时,更该比平日多些祈祷,为主教神父修士修女祈祷,为掉队的主教神父修士修女祈祷,为本地及外地修会团体祈祷,为年老、患病和处在战乱危险、疫疾流行地区的修会成员祈祷
我自问:当今对我们有很大害处、使我们患病且屈从於不信和玩世不恭的对天主的集体信任危机,是否也与男女之间的盟约危机有关联呢?
因为他接受的是好消息,借着你的讲道,有问题的有了解决的方法,有需要的找到了帮助,恐惧者有了避难所,孤独者得到了陪伴,痛苦者得到了幸福,甚至患病者得到了痊愈,罪人得到了悔改。
他不是医学家,但他能用超然的能力,不用药物使众多患病者痊愈。而今天许多医院因他的名而被兴建,就是医院里代表救死扶伤的红十字也与钉死他的十字架有着密切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