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在解放前的旧中国,信仰佛教的大多是穷人,而信仰基督的则多为富人、有身份的人或受人尊敬的人。这是因为佛教在传统中国已经本土化了,而基督教则和西方势力有关,它貌似代表着进步和时尚的方向。
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建筑的风貌也渐渐衰败,随着城市的改建,周边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教堂出现了整体沉陷现象,雨天积水严重,保护已迫在眉睫。
笔者参加过不少学习班,发现因参加培训的教友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天主神恩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习过程中出现难以接受或者无法深刻领会培训内容的现象。
对于这些现象,不少的堂区主任一再强调要杜绝,却效果不佳。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不明白,如果你去见你的上司,或参与一个婚礼,恐怕你也要找一件比较正式的衣服,但为什么你来教堂与耶稣相遇却丝毫不在乎呢?
由于全球化的现象,以及在快速发展的科技的催促下,媒体深深影响了文化环境(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宗座信函:快速发展,3)。的确,有人宣称,媒体所具有的塑造性影响力远超过学校、教会、甚至家庭的影响力。
自然界万物的奇妙是数算不完的,在男耕女织的时代,人们虽然眼见这些奇妙的现象,却无法明了其中的奥秘。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凭什么发出用不完的光?夜空中一掠而过的蝙蝠,为何在追捕昆虫时有如此高超的绝技?
针对当前教会礼仪中音乐咏唱不规范甚至随意等现象,在圣乐表演结束后的互动中,贾神父强调了几点:礼仪中的演奏乐器的声音不能影响歌曲咏唱者的声音,乐器本身是为礼仪服务的;社会中歌曲不适于在礼仪中使用,有些歌曲的内容与教会的教导不符
如果我们另作一番更为开阔的联想,就会发现:在万紫千红、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中,正有多少扑朔迷离的现象,恰似月笼雾罩,吸引人们神思遐想。
异语祈祷不是常有的,如果有也当作正常的一件事,然而讲异语并不是在圣神内洗礼必须有的标记,异语是一个恩惠,在圣神内洗礼不一定要有说异语的现象,可能这是与“原始的圣神同祷运动”不同之处。
据贵州省教务委员会秘书长肖泽江神父介绍:“由于主教座堂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又年久失修,时有朽坍现象发生,早已成为危房,因此不得不全部拆掉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