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不断行走的事实,令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发现了天主的面貌犹如慈父,还是相信和宣报一个冷冰冰的天主,一个远离人的天主呢?信仰是带给我们行走的冲动,还是为我们成为一种内心的安慰,而让我们平静呢?
(创3:21)这是慈父对孩子细腻的爱,与耶稣所描述的慈父与荡子(路15)比喻中老父亲的爱遥相呼应。 之后,诺厄方舟的拯救,也正是天主慈悲的体现。
他们信赖天上慈父的慷慨大方,因而不为贪得无厌的精神所威胁。他们把天主赏给的东西分施他人,相信每天都会得到当日所需(参阅玛6:11,25-34)。分享于是成了他们生活的规则。
神父常常提醒教友们要遵守天主的诫命,不要伤耶稣圣母的心,神父怀有慈父的心肠,他是为关爱天主所托付给他的羊群。
刚到美国,对一切都感到生疏,但有林神父如慈父般的呵护、陪伴、照顾,心很快也就平静了下来。你能很真实地体会到他的爱,因为他是用心在照顾你、帮助你。
难道为了不被骗走一枚硬币,我们必须硬起心肠冷待那些可能急需我们帮助的求乞者,直到他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行善所以是一种美德,是因为行善可以帮助别人。而且,行善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某种慰藉。
然而,接纳的意识在教会内大为增长,因为教会总是怀着一个母亲的心肠注视人,为人谋求福祉和救恩。
第三,若不能赦罪,就该以父亲的心肠与他们交谈:‘请看,为这事我赦不了罪,但我请你放心:天主爱你,天主等待着你!让我们一起祈求圣母,让她守护你。请你再来,我会等候你,天主也等候你。
带领避静的龙基神父当天上午在第一场默想中表示:教会与每位基督徒都应该具有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心肠,悲悯世人的创伤,因为呵护苦难者有助於改善社会关系,抵拒丢弃文化。门徒们在失落与痛苦中度过了耶稣死後的三天。
追随基督,应是圣神启示下对基督的确认,对基督充满信任、感恩和爱,是出自心灵的、对圣神召叫的回应,并因此甘心负起自己跟随基督的十字架,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