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宗教在本质上是突破人生局限的方法,宗教活动是寻求突破局限途径的活动。人生总是有限的,但有限的生命需要获取无限的意义,在有限的生命中追寻无限的意义,这就有了宗教的产生。
教会被委托去向所有的人指示悔改的途径,让我们能改变我们看待近人的方式、在每个人身上认出他是人类大家庭中的弟兄或姊妹,并承认他在真理与自由中与生俱来的尊严。
回顾梵二和重学教理一方面是深入认识信仰和更好地活出信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向非基督徒世界开放和向他们宣讲福音的工具,因为我们宣讲的东西只能是我们自己所了解和深信的东西。
愿上主赐给既得利益群体行善积德的力量,让他们淡化人生短暂的尘世旅途,乐于寻求天上的幸福,自愿、自律而又明智地放弃蛋糕特权的不义之举,牢记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的暴力破解的历史教训;愿天主转化知识界里的附庸者的心智,让他们挣脱罪恶的控制,善用自己知识的唇舌阐发真理
•当教友接触教会时,应善用可施教时刻(圣诞节,复活节,洗礼等等)5.5主日弥撒和有效宣讲我们与耶稣在庆祝主日弥撒圣祭中相遇。
姐妹和母亲(玛12:46-50);祂要求我们谦卑如同小孩,否则不能进天国(玛18:1-4);藉着十个童女的比喻,祂指出我们要时时醒悟,后悔是留给糊涂人的(玛25:1-13);藉着塔冷通的比喻,祂提醒我们要善用自己的天赋及才能
能善用人才,才是真本事。我在国内发现有些地方主教和神父之间常常产生矛盾,有些人能做事,可能主教比较怕驾驭不了他,而不敢重用他;不能做事的人,可能比较听话,但是也做不成什么事。
[7]可见从书法源头开始,就一直贯穿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作为人成长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修养身心、提升生命境界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而在我们的教理中,教会也不断提醒我们,不单单是信仰的宣认,甚至教会的福传,方法虽然很多,其途径却永远是同一的:遵循基督所走的同一道路:就是贫穷、听命、服务、牺牲的道路。。。。。。
一次杨老师去纽约,张老师开车去接他,两个人开车途径曼哈顿,他们突然想到了一起在提篮桥的日子,杨老师说那才真的叫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