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的一副画像被放置在祭坛前,他是16和17世纪之间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他仍然活在中国人的心中吗?他对当今中国教会的教诲何在?利玛窦不仅仍然广为中国人所知,而且无论在教会内外皆深受敬仰。
这和最初跟随耶稣外出传教的门徒,还有一百多年前,从遥远的荷兰来到中国(永平)唐山的传教士的使命相同,我是继承他们的传统,不过我比他们幸福多了,毕竟我都是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服务。
1863年,上海佘山耶稣会会长鄂尔壁神父出资买下了佘山的整个山顶的山的南坡,并在半山造了一所住院,内设一小堂,原是作为传教士们休养疗病之所。
但上主也在有些信徒心中,激发特别的传教圣召,成为传教士或修道人,彻底牺牲,完全奉献;两千年来,普世教会无数这种圣召,离乡背井,远涉重洋。
这就是伟大的传教士们做过的工作。我此时想到西班牙耶稣会士塞贡多·略伦特(SegundoLlorente,他在美国阿拉斯加传教四十多年,曾是该州出任美国国会的代表。
耶稣会士必须具备文化适应能力,正如许多传教士在各大洲所做的那样。这就意味着耶稣会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适当的语言和形式传教。这两大支柱是福音的本土化和文化的福音化。
在中国传教的法藉神父经常与小德兰通信,小德兰熟知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与处境,“为在华传教士祈祷”成为小德兰每日必行的功课,她的许多小补赎也是为中国做的。
前有诸圣宗徒,后有世世代代的传教士,他们前仆后继,豪情满怀,不懈追求,传讲福音,宣扬救恩。鉴于此,我们要坚持圣道,喜乐福传,以展示新时代基督徒的精神风貌。
教会是生命的孕育者、是母亲、是传教士。她常外出接触邻人,她关心为他人的服务,而不追求那使她绝育的俗世权力。所以,庆祝神圣奥迹时,教会常想起那位唱出「赞主曲」(Magnificat)的贞女玛利亚。
耶稣放下自己的唯一的亲人——母亲,全身心地去宣讲天国;门徒们抛弃一切跟随了耶稣;多少个世纪以来,一批批的传教士,背井离乡,历尽艰辛,抛头洒血,他们放下亲人、淡泊名利,只为一句:“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