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也强调应在所有相关的价值中找到正确的平衡点,为教会提供统一的准则,避免正义主义和自我防御的两个极端。前者为过去的错误感到内疚和受到媒体的压力,后者不去面对这严重罪行的原因和后果。
它具有那使青年人奋发可爱的东西:它能欣赏新创始的,能无回索地施予,能自我翻新,能迈向新的胜利。请看它,你们会在它身上重见基督的面容,那位既谦逊又明智的真英维,那真理及爱情的先知,那青年的伴侣和好友。
前者主要依靠内省和反思,靠内心中的信仰原则来自我约束,后者只靠外在的约束力来监督,人们的行为是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的。由于两个国家的信仰不同,从而决定了其行动的巨大差异。
脱胎换骨的改换自我,严格纪律,加强自我管理!没神父时,盼神父。甚至攀比、抱怨,为什么主教不给派神父。现在神父常驻了,堂里教友也没增加多少啊!问题不是有没有神父,而是有没有敬礼天主的热诚?!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朝向自我超越的方向发展,使自己成为伟大而自由的。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去寻求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知道:连地上的父亲,当他们的孩子向他们求要的时候,还知道把好东西给他们,何况天主呢!
也许我们卑微如芥子,但只要从改变自我做起,就会如同耶稣基督那样改变世界。他犹如酵母在面团中发酵,很多人在他的见证下纷纷加入福传的队伍,更多的人加入教会大家庭。
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前行的航向。有了少小时期的那次故乡行,也算完成了一次具体的祭祖体验。
这是符合人类不断改造和完善自我,寻求并实现美好愿望的思想的。在希腊文化后古典主义演进中,经过宗徒们不辞劳苦的宣讲天主福音,基督教文化很快就成为欧洲文化的基础。
教宗强调:“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学习承认自己过错的能力,放弃自认为无辜的幻想,学习做补赎能力,让自己接受改变,接纳他人,让天主赐给我们自我更新的勇气和力量。”
诉诸于记忆并不意味著固守于自我保护,而是唤醒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生命和活力。记忆并非一种静态,而是在动态中,这源自其运动的本性。传统也非处于静态,而是在动态中,它是未来的保障,而非灰烬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