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杨姓教友表示:“虽然我们还不能拿出大笔资金,但至少能捐几袋包含着我们关怀与爱心的大米或其它,送到灾民手中,使他们体会到人间真爱。
几年来,从运筹帷幄的本堂神父到像李庆梅教友(已去世)那样的智囊们,还有看大门的80岁的杨大妈,烧开水的小唐等信友,他们都用天主所给的银两在平凡的生活中为天主赚得了更多的财富,都用辛劳的服务和工作书写自己的信仰生活
丁杨神父:出生于重庆一个教外家庭,独生子。1996年他第一次走进教堂,心灵受到触动,买了一本《简言要理》。此后他就开始自学天主教的道理,并于该年圣诞节加入教会。
推动年轻一代圣召选择度奉献生活过去十多年,内地教会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批男女修会团体的创办人传记丛书,尤其一些修会会祖的嘉言懿行故事,[如,圣本笃传/会规、圣依纳爵、方济格、圣道明、鲍斯高传、圣杨生、圣道明沙维豪
杨庆旺神父分享道:“武安龙洞蛟堂区位于山区,教友都是新教友,本身生活很贫穷,关于赈灾捐献在这里是首次举行。在接到教区通知后,说实话我心中没底,只是想试试,通过堂区教友微信群组织大家捐献。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副秘书长杨宇神父及外事部人员出席此次会议。(新闻来源: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外事部;原载:中国天主教网)
一位名叫杨胜泉的受灾群众举着种子说:“我太高兴了,家里正需要补种呢。清明前后就可以补种了。”
推动年轻一代圣召选择度奉献生活过去十多年,内地教会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批男女修会团体的创办人传记丛书,尤其一些修会会祖的嘉言懿行故事,[如,圣本笃传/会规、圣依纳爵、方济格、圣道明、鲍斯高传、圣杨生、圣道明沙维豪
杨副主教在介绍中,回顾了150年来教区经历的沧桑岁月,和在天主永恒大爱的眷顾下,教区的发展历史。
大堂正门两旁,有中国式建筑碑亭两座,亭内分别立光绪十四年(1889年)天主教堂迁建谕旨碑和满汉文天主堂碑。堂内有明柱三十六根,柱顶俱镂菘菜叶形,柱高4丈9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