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多默宗徒对耶稣的复活则是有条件的相信,即要亲眼看见耶稣手脚的钉孔,还要亲自用手指头触摸钉痕、探入肋膀上的伤口,否则我决不信(若20:25)。
在宗20章5节中,叙述又转变成“我们”的第一人称,告诉我们路加已经离开斐理伯,并于主后58年时在特洛阿与保禄会晤,他们相伴同行从米肋托、提洛、西泽勒雅到耶路撒冷去。
香港圣德肋撒医院20世纪30年代后期,修女在九龙半岛开始兴建第一座房舍,开办孤儿院和诊所。其后发展成为具有75张病床,三层高的圣德肋撒医院。二战期间,整座铜锣湾的建筑物也变成为避难所和医院。
【答】福音前欢呼领:亚肋路亚。众:亚肋路亚。领:上主说: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必有生命的光。众:亚肋路亚。福音(任选一篇)1.(我信你是默西亚,天主子。)
他写道:“我已经倾心于纳匝肋的耶稣。”[1]因此,嘉禄兄弟提醒我们,福传的第一步是要有耶稣在内心深处,对他而言,就是为耶稣“神魂颠倒”。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很难用我们的生活将其展示出来。
老神父多年来特别提倡对耶稣圣心、圣母圣心和圣女小德肋撒的敬礼。为此利用一切机会宣讲救灵的捷径——走好“神婴小道”;并为方便教友学习,编写大量要理讲授材料和写了很多诗歌。
八十年代中,他和金主教、老一辈的几位神父和老修女为恢复佘山修院和圣母献堂修女会而操心操劳,曾担任修女会监理司铎、佘山修院教务长等职务,经他手培养了不少有圣德的修女。
袁神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首先抓了两个环节,第一开办要理学习班,选择了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素质较高的热心教友参加学习,经过短期学习,培养了一批福传的骨干力量,现在她们个个能言善讲,成为传播福音的好教友
每天除祈祷修炼外,还种花、种菜、培树、雕刻、制衣……为传福音,向全国各地需送各种祭品圣物。看到修女们艰苦、简朴的生活,我们充满对天国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25年来,“信德”举办了十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为各地教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衷于文字福传工作的热心教友,推动和催进了各地教会文字福传工作的发展……二十五载风雨同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