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给我们做饭时,我们亲眼目睹她的鼻涕掉进了正在煮饭的锅里,但老人却没有发觉。用餐时那位教友没有吃,而张神父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让我非常感动。
正在这时,老人的二儿子回来了,把他大哥撵了出去。过后买了食品给金神父送去以示道歉,但金神父却说:“你不要责怪你大哥,你把东西给你大哥拿去,要不我们怎么感化你大哥呢?”
每天看圣经,做弥撒有了虔诚的意识,他说:“有一天我正做弥撒时,突然感觉祭台下面的教友们都是我的亲人,一下子拉近了我与教友间的距离,让我叫一个老人爸爸我都能叫上来。”
巴彦淖尔教区杜江主教深为这位耄耋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生命不息、福传不止的使徒精神所感动,曾经赋诗一首:“堪为圣范奉献一生,铎德荣主引路益人。笔耕不辍何似九旬,二心一德见证永恒。”
记得是暑假,我和母亲及父亲一起在玉米地里锄地,路边走过一位留着山羊胡须的老人,妈妈告诉我,他就是家乡新来的本堂神父。
今谨撰文追忆与其两次相遇,并以其105岁的长寿之道与认识和爱他的神长教友及关心他的读者朋友一起纪念这位世纪老人。第一次相遇于石家庄信德社2007年春,郭神父在孙建波神父的陪同下到访信德社。
有一次,一位老教友病逝了,子女们都是教外人,吴理芬就请神父为老人做了弥撒,她说:炼灵最渴望在世的人们为他们献弥撒,因为这是减免他们炼苦的最佳途径。
有时我偶尔见到有孤苦无依的老人跪在街上行乞,心里便会酸楚,默默地掏出点钱放下,觉得只有这样心里才会好受一些。这些年,媒体不时抛出乞丐高收入、乞丐行骗的猛料。
他认为,修会可考虑把学校活化,如是否把校舍改为服务老人的机构,以因应台湾快速陷入老人化社会。联合会于五月一日结束在花莲保禄灵修中心举行的第五十届年会暨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其间并改选执委会。
常见到有些人家的儿女对他们的年老父母,竟漠不关心到要惊动当地的干部或长辈来说理,当然儿女没有理,人家用强制的规定,要求儿女抚养好自己的老人,直至送终,不得有误。倒过来,父母对待儿女失去情分的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