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说,即使是诺森伯兰国王(Northumberland)的直接干预,也无法说服圣人离开内法恩小岛,回到内陆。只有天主才能做到这一点:"圣人一直抗拒,哭泣说他不配。
在患难中,他以祈祷为食粮,将困苦视作与主同祭献的过程,成为他“旧人消逝”的洗礼,如同小德兰的“神婴小路”一样,完全依偎在天主怀里,依然心怀信德之火。
河北保定安国德兰小妹妹会达忆修女:“信德”有关“婚姻家庭及婚前辅导”方面的书很少。我曾经看到过基督教出版的书《磐石上的婚姻》和《建立在主内的婚姻》两本书很不错,希望“信德”能够出版以供急需。
宗教学家布兰顿说:不论我们所处的时代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如何,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意义总是基本的。
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一五二一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19)2004年11月15日,时年47岁的陕西西安教区兰峰神父(1957—2004)因食道癌去世;1995年10月20日晋铎,在世做司铎9年26天。
从他自己提公文包、不入住宗座宫殿、圣周到监狱给囚友洗脚、主动拥抱弱小残疾,以至批评经济体系、赴意大利南部兰普达萨港为离乡别井甚至葬身大海的人祈祷,都显示出他有勇气带领普世教会度简朴生活、关心公义和平、在人及万物中找到基督的爱
(同上,第5页)审视其自传,拉辛格说,即使整个生命过程都在教会环境里陶成的里修的小德兰也未能幸免于信仰方面的深度疑惑。另一个隐喻更触及现今世界中的信仰是如何地面临着一道虚无的深渊。
(咏85:12,14)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古往今来像左侯相的能臣极少,他理所当然地赢得中外名人的好评如潮,和在梦中的盛况相一致。胡林翼说: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我想说,传教士们的倾向各不相同,有些如傅兰雅等人,一辈子基本上是搞科学技术,为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方针服务;有些如李提摩太之辈,热衷社会科学传播和中国政治,参与戊戌变法的理论和实践;这类传教士不热衷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