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福音中,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若六51a);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若六54)。祂的许多门徒认为这些话很生硬,听不进去,起了反感。
我们周六到达贡山的总堂,有幸参与他们从西藏请来的一位神父主持弥撒,教友大概有200多人,他们的歌声、祷声虽然我完全听不懂,但很让我陶醉和感动——歌声优美豪放,对主的虔诚、渴求,毫无保留地在弥撒的整个礼仪中流露
大学生们正在高兴地学习圣经祈祷英文歌曲首届大学生培训班从正月初五到初九举办,为期5天,特别邀请来自泰泽团体的申修士及加尔默罗会的几位修女授课。
从圣伯多禄广场上不断传来歌声,是从他的孩子们口中唱出的,而青年们的欢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再想象一下众人的祈祷带来的安宁:这便是我在那一天的经历。
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皇帝不停地换,他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可是信仰天主的技术型官员徐光启,只要在任上,就没那么多酸文假醋,他卷起袖子埋头实干。他的宗旨就一条:关心国计民生。办法呢?
教宗说:可惜,即使我们牧人和精通这一行业的人也会将礼仪理解为需要改革的对象,而非有能力更新基督信徒生活的主体,这一作用是从礼仪更新和整个教会生活的更新之间‘存在密切有机的联系’那一刻起便开始了
但一滴滴,一件件,就像阳光从我们指缝间漏过了;像春风,被我们从身边拂过了;粗心而健忘的人们啊……曾经在电视中看过这样一个广告画面:一个漂亮而乖巧的小女孩荡着秋千,问身边的男士
春节的清晨,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新衣服,在爷爷的带领下,全家一起祈祷,赞美感谢天主,求天主恩赐平安。
我忽然看到一枚纯白的十字架从女人脖子滑下。发车的铃声响了。回去吧,路上慢着点。男人说。你也慢点。女人说。这时男人从窗口递出一大袋剥好的橘子。女人翘起脚尖接过去,眼圈也红了。
但关键问题是,该修士从离开修院的那一刻(或许更早在心中已经有了这种倾向),便不再热心参与弥撒,不再热心祈祷,相反,对别人谈论信仰话题竟然开始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