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彼此都很珍惜这样的机缘,他们多次表达过,一生中有很多计划中的学术合作但都无疾而终。我自己也常常自问,何德何能有如此好的机缘与白氏夫妇一起做学问。
宋福军师傅说自己很珍惜作志愿者的机会,也呼吁有志于此的朋友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播种爱心。
只是祂知道,如果我们自己不想要或不急切想要,祂给我们很多很多也是没有用的,我们不会珍惜祂的礼物。有个饥渴的人才会有满足感。没有食欲,即使山珍海味也没有味道。
因此,她格外珍惜在教堂里的每一分钟。我也清楚,不管心愿如何,我们相见的次数必定是会减少。以至我常常在心中默祷:请上主赐给她和像她这样年长的老人健康长寿,为主作活的见证。
耶稣亲自告诉我们: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人生自古谁无死?生老病死也是人生无可奈何的事情!
为基督徒而言,逾越奥蹟、感恩礼的举行的根源意义,就在于「庆祝」生命的重生、复生与永生。 他指出,天主选定这一天,加上许家的信德及智慧配合才成就了天主的美意及神奇的安排。
厄则克耳先知在一次神视中,看到流放者的暴尸和干枯的骨头,藉着被注入一股生命的气息而复活。这神视体现了以色列人对未来复活的希望,即失败和蒙羞子民对重生的渴望(参:《则》卅七1-25)。
我认为决定望教者是否应该领洗的标准是:望教者本人的生命是否有了转变,他对自己从前的生活和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当然,这种转变并不需要什么“巨大”,也不需要什么“深刻”,只要生命有所转变就可以。
献身生活者用一生的生命去见证天主那份彻底的爱。“耶稣既爱了世上属于他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现在我们谈谈第二个方面:在3月25日天使报喜瞻礼这一天,许多国家举行促进生命日活动。因此,二十年前圣若望保禄二世在这一天颁布了《生命的福音》(EvangeliumVitae)通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