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意味着要少吃,不看或少看电视和手机,也意味着要求我们牺牲自己的一些时间去服务于穷人,探访老弱病残的人,或囚犯。
牧者不单只登船及探访港口,也会在天灾或意外时给予紧急支持。
主讲老师们牺牲休息、无私奉献、辛勤耕耘,课余时间还随从神父教友冒着严寒、深入农舍、探访病患、慰问孤寡(桓会斌教友更是上午到和义成村讲课、下午到二十四顷地讲课、十分辛苦)。
“本地信徒在关社上的仆人角色体现了团结原则,例如探访长者和智障人士等,但亦不要忽略从先知角度出发,关注不利社会团结的结构问题。”
修会有一个惯例,新加入者在抵达后的第二天,必须探访垂死者之家。德肋撒修女对她说:“在弥撒时,你看到神父用何等爱慕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拿起面饼,因为他知道那就是耶稣的身体。
分享他在天门村探访麻疯病患时认识的一位八十多岁长者的故事时,林神父表示,老伯虽然身体残障,经历坎坷、但他仍感恩上主,令自己非常感动。
教宗提到他于当天上午探访难民营的经验,指出许多基督徒在那里学会了以上主的目光来观看,不给别人贴上标签,划分值得或不值得爱的人,而是设法创造条件,使每个人都能感到被爱。
在爱德服务方面:由于社会服务范畴相当广泛,终身执事将按个别的神恩和专长,接受指派的特定工作,如监狱及释囚探访、医院牧灵、善别、港口服务、劳工牧民、学校牧民、弱能人士、长者、单亲家庭、露宿者等。
修女们也因经常去牧民探访年老体弱的姐妹而充实了自己。这种爱的联系是双向的。在她的早期研究中,安娜·科文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天主教修女们似乎较少经历慢性疾病”。
蒂加尼亚团体是她最后探访的一个团体,因为她在那里病了,并且非常严重。她决定返回意大利,但是在乘船的途中不幸去世,当时是1925年11月13日。2013年在肯尼亚因其代祷而显的奇迹也获得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