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地掀起门帘,看见房间的炕上坐着一个干瘦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串珠子。看见我进来,赶紧把珠子藏进被子里。我问她:你是谁?她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我。我就跑到厨房问奶奶:前面房子的老人是谁?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最初教堂的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附近的医院、学校都是教会出资兴建的。而现在所能留下的只是这个礼拜堂了。一块块青砖砌成了这座建筑,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民居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午5点,我们为马英母亲念经,发现灵柩前放着一个烧纸盆,方知老人的另两个儿子没有领洗入教。晚上,我和本村老教友裴文清对老人儿子进行福传:你们给母亲灵前烧纸是对母亲的尊敬孝爱。
在老人院服务期间,我卧室的窗户正对着圣堂的圣体柜,圣体灯亮在我的窗前,也亮在我的心间。我随时可与主密谈。主耶稣你在这里吗?我的青春年华就消耗在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吗?
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肤色略带苍白,年逾87岁。他的话音轻微,更显得那么和善可敬。他把手放在我们头上祝福后,问我们来自何方,“鲁卡司”告诉他说“中国北京”。
在老人的一再坚持下,儿女们只好把她接回家中休养。神长、修女和教友们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天天都有人去看望她,安慰她,劝勉她把自己的病苦献给十字架上的耶稣。本堂神父也主动去给她听告解,送圣体,施行终傅圣事。
为了生计,年青力壮的村民都到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城市打工去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北方进德一行一到,村长立刻通过大喇叭通知全村村民前来领取赈灾面粉。听到这一喜讯,村民们快速来到了粮车停放地点。
为了寻找目前还健在的当事人,研究团队先是找到了这片区域内的派出所,查询80岁以上老人的相关信息,同时找到辖区居委会,再通过居委会大海捞人。
赵庆华为神父背着兜子,陪着神父奔波了一夜……几十年之后,赵庆华老人还为神父的牺牲奉献精神感动不已!即便是神父回到老家后,还是不忘献县一带的教友。
不过,你看黎主教就比我年轻多了,也不用像我这个老人一样还穿厚厚的毛衣,他穿的少又得体,显得很年轻啊,年轻好啊!”我说,“我看您一直恨快乐啊!另外您每天还做弥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