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中国人信什么?
2012-09-27

他讲到每年北京的寺庙都很火热,许多貌似虔诚的人都去拜佛,甚至还有许多大学生,这样的行为不算信仰。那什么是信仰呢?

台湾:加尔默罗会打造亚洲圣召培育基地
2012-10-03

1948年抵达北京、1951年7月被驱逐。但他的中国梦,从三十五岁到六十五岁仍念念不忘,他是唯一的华人会士,他必须做点什么的。

我与“信德”的缘分
2012-12-12

治愈甲亢后,于今年1月12日,在北京天坛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在神长教友们的恒心祈祷下,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此病的后遗症就是面瘫嘴歪,在天主的怜悯下,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得同一种病的病友中我恢复的最快。

让信仰落在土壤里
2013-09-18

7月20日早晨,我们从北京出发来到邢台,与当地的志愿者团队一同去看望孤寡老人,志愿者此次服务的目的是:为老人送鸡蛋、清洗和陪伴。

顺治与传教士汤若望(2)
2005-03-18

南京被包围,安徽的四府(太平、徽州、宁国、池州)、三州(无为、广德、和州)、二十四县均不战而降,以至朝野上下都开始担心北京的安全。对于一个21岁的年轻人来说,突然遭遇的挫折堪称触目惊心。

临风昂首 祭坛尽瘁
2004-11-09

北京小慕言的奶奶说:“田神父告诉我,你的孩子无论如何,都是天主赏给你的最亲爱的宝贝。”一位年轻神父给我说:“是田神父启发我爱好学习,引导我渴慕圣德而走上祭台的。”

清官徐光启
2006-01-25

著名学者张溥说,崇祯四年春,有一天他和同学徐退谷一起到徐光启在北京的寓所,亲眼见他端坐在案前,埋头奋笔疾书。卧室不过一丈见方,床上铺了一条粗棉布的被子,连帐子也没有。

论天主教的对联文化
2003-04-30

明朝时期利玛窦经印度来到北京,当时为了传教方便,他尽量迎合中国的传统风俗,因此传教工作颇见成效。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对传教士们极为欣赏,特为天主教撰写了不少有名的对联。

从大画家到福传楷模
2003-05-06

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最近出版的《西学东传人物丛书》的总序中说:“四百年前天主教传入中国,从表面上看,是宗教的传入,但实际上传入的是文化,是哲学,是艺术,是技术等等。

西儒利玛窦墓
2004-05-10

在阜成门外北京市委党校宽大的绿色庭院中央,有一座小小的墓园,四周被透花砖环绕着,南墙正中有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墓园种植几株青翠的柏树。这就是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利玛窦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