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弱的人性看来,爱仇是难跨常理,难越人情的。常言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见了仇人恨不得将他打死才能解心头之恨,怎么还能抛开积怨去爱他呢?
然而,蕴藏在基督这彻底的自我给予中,同时他也同样从人——基督徒得有完全的“接受”就如他降生接受了人性,与人同居共处,以慈爱和宽恕接纳了同胞——妇孺、罪人和外邦人,基督的接受及给予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他与人相遇
教区可以也应该以人性能接纳的方式鼓励他们的家属们,能真诚、自由、没有后顾之忧地勉励子女去实现他们自己的志愿。
但由于自己人性的软弱,有时也不能完全开放自己,忘我的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个朋友,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所以日后每次见他,我都感到很难去真正面对他,更不要说去爱他。
然而,按人性而言,基督是看不见的;若要世人认出他来,司祭必然要像基督一样的生活。他受父的派遣,正如司祭受基督派遣。
在新约时代,因耶稣带来的新诫命,天主性的爱,使我们难以清楚地划分友谊之情及超性爱情的界线,虽然也屡次提到了人性的友谊(路7:6;14:2;15:6;23:12;若3:29等),但耶稣基督主动愿意与我们为友
主洞悉人性的软弱,以此规范来防止自己创立的教会变成世俗权力机构和名利场所。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
以这样的光荣的身体,耶稣能够随时随地随意出现,因为他人性上的一切已不再为地上的环境条件所约束,他完全只属于天主圣父。
当时,最重要的就是能使肺压降下来,可医生也没有十分的把握说一定能降下来,我的心里真的是空空的,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无助,我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人性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愿说,‘即使是最软弱的、有限的和受伤的人,也可按各自的方式当传教士,因为即使善与许多人性的软弱共存,也必须传扬善’(《生活的基督》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