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是感受良多,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简略的一点分享:1、在公教教研中心,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徐神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时常活在恩宠状态中,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及一切知识,用立体的人生观使信仰与生活整合,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个残疾人我们应当拥有自信,更应完善自我,更需自强自立,只要一心依靠天主,残疾人也会和常人一样干事业”。笔者在静心堂和她的员工们一起用餐时,亲切感受到了这个“教友之家”里爱的氛围。
为如此获得,人们往往走出很远,甚至,忘记了追求的目的,忘记了自我真正的需要,忘了回家的路。
有没有将自我的信仰经验分享与别人?是不是用自己的实行宣讲了福音,向不认识天主的人介绍了基督去传教呢?是否效法了宗徒爱主爱人的行动,做个忠实虔诚的基督徒呢?
可见,我们教会青年们的责任多么重大,我们不单要积极成圣自我,而且应该带领那些身处彷徨与歧途的人,接受信仰与福音的治疗。帮助他们以信仰的态度,正视未来所要迎接的挑战,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在这样的新世代里,希望使我们脱离表面化,脱离冷漠无情,脱离自我关闭。教会正需要这样的革新”。
因为忏悔就是意味着悔改自己的错误;苦恼于身负的难以偿还的罪孽;愧疚于自己无能抗拒邪恶;甚至绝望的自我抛弃。
唯有当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愿意开放自己、彼此聆听互相了解、人人学习自我节制,遇到纷争时,勇于宽恕敢于修和;这样「家庭教会」的共融才能臻于完美。
一个度信、望、爱三超德的人,他会自我提升,赋给自己的努力价值。事实上,三超德成长的韵律与个人净化的工夫以及与天主的逐渐契合是同步进行的,直到人在天主内完全改变为止。
我们每一个人在爱中所领受的自我奉献的圣召,都藉此发展和具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