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弥神父介绍,这份刊物是圣言会1935年在北京辅仁大学开创的学术杂志,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向欧洲介绍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
没有人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到来,但这些东西总是这样发生的。1950年代,有一位英国政治家哈罗德.麦米伦总理(HaroldMcMillan)被问到:「有甚么能让当总理变得困难?」
为此,我们可以专注于出版物和一些长期遗留下来需要去做的东西。”
在服务上牺牲一些东西,对我而言是一种喜乐的奉献,即使有时会受到伤害。我们用6年的假期参加亚恳会议,因此,我向老板提出减轻工作量的要求。
第六章谈论“对话与社会友情”,而且提出生命如同“相遇的艺术”这一概念,即与众人相遇,也包括与世界的边缘地区和与原住民的相遇,因为“从每个人身上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没有一个人是无用的”(215号)。
其实,一个人越是逃避的东西,越在人心中被牵挂。因着惧怕死亡,人们在生活中“免谈”死亡,甚至连死亡的谐音也成了忌讳的词语。在逃避死亡的的同时,人也忽视自己的出生,不谈自己的生命起源。
所以,我们基督徒不是用财物、知识、智慧和健康等使自己成全,这些东西也无法使人成全;我们基督徒通过天主子耶稣基督使自己“成为完人”,成为“成全的人”。成圣,是分享天主的圣爱。天主是爱。
这是“硬逼”天主,有点“耍无赖式”祈祷,这种祈祷者认为“天主怕群众的力量”,只要人多,只要祈祷的次数多,只要祈祷的声势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第三,行贿式祈祷。
祈祷新神父能向主教学到更多的东西!新神父首祭主教为新神父辅祭弥撒结束,回酒店吃过早饭,新神父叫我们去廖主教的办公室坐坐,主教现在才有空单独和我们谈谈。其实廖主教是个很开朗、健谈、不失幽默的人。
古话说得好,人生三节草,不知那节好,人生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预料的。天有春夏秋冬,生活的四季不可能总是春天。再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