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到上海光启社姚景星神父在神学研究小组成立十周年庆祝会上的发言,谈到金鲁贤主教在《信》一书的前言中指出:“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发明日新月异,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对宗教真理,大多抱怀疑的态度,如何摆正‘理智与信仰
(玛25:29)回想我自己的信仰生活,往往是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念经较多,做事较少;安慰人太多,给予人太少。若望宗徒说:“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
宁夏教区的甘城子镇,历史悠久,文化落后,信仰“呆滞”。该镇现有教友百十余人,教堂不大且破落不堪,神父们不定期地送回弥撒,教友们四大瞻礼才集中进堂,恭敬天主的热心不够。
交谈中,我惊奇于张女士漫长的信仰选择之路,感动于她追求真理的整个过程。
信德网据梵蒂冈电台讯基督信仰的不同教会最近联名发表了一个文件,谈论有关“传教与合一”的课题。
谈到宣讲和见证的关系,教宗说,信仰源自聆听,并在宣讲中变得牢固。若没有具体的生活见证,就无法宣讲耶稣的福音。凡是聆听我们和看到我们的人必须能在我们的行动中认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将光荣归于天主。
我公公是这个村的党员书记,处事公道与人为善,但终究信仰不同,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免不了在习俗上、红白礼事上发生分歧。为了全家的统一,他们曾多次劝我改信汉教。
人最重要的是在群体中为别人服务和奉献,给别人带去平安与欢乐,而不是痛苦与忧伤;赞美与欣赏,而不是嫉妒与咒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内心的舒畅与快乐,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当时虽然不明其含义,却夯实了个人信仰根基。
信仰问题不仅和虚无有关,也和痛苦有关。有人说,因为没有上帝,人们才会为所欲为。似乎信仰是约束性的,或者只是约束。我则认为,信仰和人主动的诉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