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整,弥撒开始了,我有幸代表我们一行向圣母献辞,我放纵着如潮的情感,回忆着母亲对我的呵护和包容,叙说着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赞扬母亲的全美和圣洁,感谢母亲的呵护和代祷……然而低微的能力和贫乏的语言怎能将一切倾诉
:香港大屿山出版的《本笃会规》翻译成“更课经”;圣公会某派别译为“熄灯礼崇拜”;也有译为“晨更祈祷”、“守夜礼拜”的,甚至有外行人翻译成辣眼睛的“黑暗日课”、“昏暗礼”……笔者建议将这个词汇译为“灭烛祷”
在台北圣神同祷会有一个祈祷小组,每星期三晚上八点,每人都在自己的家中用十分钟的时间同时一起为共同的意向祈祷。
教宗的弥撒讲道从当天的答唱咏我们将欢喜地进入上主的圣殿!出发,强调圣事不是魔术仪式,而是会晤在生命中陪伴我们的耶稣。 教宗说:天主在历史进程中陪伴我们。天主是谦卑的,祂始终等待我们。
这是根据圣咏、圣经和非圣经的读经,在每天的各个时刻——早晨、白天、傍晚和夜间——所做的祈祷。●圣路善工(拜苦路)。
自唱进堂咏开始,或当主祭步向祭台时,直到念完集祷经止;福音前唱阿肋路亚时;恭读福音时;念信经与信友祷词时;自献礼经前的引言各位兄弟姊妹,请你们祈祷……颂谢词、领圣体后经及降福时站立
弥撒中教宗又根据两篇读经和其间的答唱咏讲了一篇令人叫好的道理,第一篇读经选自《宗徒大事录》第一章12到14节所记载的圣母与宗徒们祈祷等候圣神降临的事迹;第二篇读经选自《若望福音》第二章所记载的加纳婚姻奇迹
(咏一四一)释义:这篇圣咏是圣方济临死前的的祈祷词。方济各最后的祈祷便是咏唱圣咏第一四一篇。因了它是他死前最后的祈祷,这圣咏便能向我们启示他祈祷的奥秘。
《玫瑰经念珠》源起达味圣王的一百五十首圣咏,是古时隐修院修士最重要的或唱或咏的新祷词,当时,附近村民也学着诵念,但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文化,很难学会和背诵,乃改用一百五十遍圣母经代替圣咏。
(咏5:4)与天主沟通的时刻,我们亦需要圣神的光照,为使我们能明了属神的事。(格前2:12)(二)读经、默想当我们透过祈祷,将时间奉献给天主之后,我们便可以随读经及默想去更加认识、接近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