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一位老仆人把一本《圣经》放在我的床头的……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歌就是《圣咏》23篇,但,那时《圣经》中最吸引我的经卷是《约伯传》,因为约伯的一系列感受引起了我的共鸣。
同样由信徒成立的出版社“共鸣科库”出版青少年信仰书籍,其创办人、编辑岑瑞萍指出,这类由信徒发起、旨在服务其他信徒的团体经营不易。
这个友谊就是:当信仰,特别是在举行教会礼仪中,与艺术相会时,会迸发出深刻的协调共鸣,因为信仰和艺术都能够、也愿意谈论天主,使不可见的变成为可见的。
这一切都在人的心中提出抗议,与《天主经》的最后祈求产生了共鸣。教宗指出,耶稣在受难时刻完全经历了“恶的刺伤”,祂也这样祈求说“‘阿爸!父啊!一切为祢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罢!
克里斯托杜洛总主教在向教宗致词时,也为教宗的话发出共鸣,他对深深受到基督信仰熏陶的欧洲文明结构和价值体系遭到俗化的破坏,以及俗化现象处心积虑把教会排除在社会公共生活之外的企图感到极大的忧虑。
教堂内外都萦绕着优美的歌声,神父温馨的话语,主内兄弟姐妹互祝平安的喜悦面孔,与我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我被这炽热的爱而感动,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那种超性的、平静而高尚的信仰生活吗?
圣母这席话引用了圣经的篇章,展现出她不愿意独自歌颂,“却在与先祖的共鸣中,欢跃于上主对卑微者的怜悯”。再者,《赞主曲》也是一首“救赎之歌,其基调是以色列获得自由的记忆”。
11月4日教会庆祝圣卡洛·博罗梅奥瞻礼,米兰教区总主教迪奥尼奇·泰塔曼齐枢机勉励神职人员“显示独身生活所含的深具人性并促进人性化的意义,而非降低或扼杀性的价值。”
教宗鼓励他们为真正的运动价值作见证,使足球变成「给全社会的正面讯息」。教宗指出,「运动员的人文特质为真正的运动价值作见证,足球球员蒙召透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让众人随时能发现这些人文特质」。
今后我一定要摒弃一方为土的局部观念,争取更多的机会走出来去服务更多的边缘人群,更好地去实现作为一位神职人员的使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