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的父亲俞晓芳(左一)和伯父(后排居中)、叔叔(左一)及姑姑(前排右一)年轻时与祖父母。
尽管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用谎言、仇恨和不忠背叛了爱,天主永远也不会减少赐予生命的恩典,永远将祂神圣和永恒的生命赐予祂的儿女们(参见弗1,3-6)。
“上主缓于发怒,富于仁慈,宽赦过犯和罪过,但决不豁免惩罚,父亲的过犯,要向子孙追讨,直到三代四代。”(户14:18)圣经上说:“贪得无厌的眼睛,看自己所得的一份总是不够;大义的恶毒,麻木了他的心灵。”
而俄木耳里的父亲跟他一样,都是马老师的学生,只不过他的父亲读的是扫盲班;可他的母亲就没那么幸运,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使她不能坐在课堂前。
1、舍弃与得到“如果谁来跟随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25-33)。每一次听到这段圣经,都使人惊讶、震撼、难以接受。
32人迎接团中包括南允哲(檀园高中教师)的父母,准备当神父的高中生朴胜浩的父亲。其他的人有残疾人士,菲律宾和玻利维亚等国来的劳动者,犯罪受害者的家属等受伤害的社会阶层。教宗通过翻译聆听他们的故事。
我怕了,只好原路返回,再次来到之前的建房处……第二年,我爬坡的生活真的开始了——丈夫查出尿毒症,父亲病危。这双重打击几乎击溃我。
他愿意我们认识他和爱他,像爱自己的父亲一样。正如一位慈父,天主乐意与他的孩子们交谈。我应该谈些什么话题?设想一个人做了重大的牺牲,从而拯救了你的性命,你会与你的恩人怎样交谈呢?
6岁时,父亲于水源去世,7岁时母亲萧氏也去世,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912年,11岁的于斌随祖父母迁居到海伦县若瑟屯(今海北镇)。
4月28日,我和父亲、丈夫、孩子来到芝加哥,很顺利找到一家十分满意而景致优美的天主教墓园,于5月1日将母亲安葬于此。一位华人李神父和数位华人教友来墓园小教堂为母亲举行最后的下葬祝祷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