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我在8月20日“信德”上发表过一篇短文《耶稣会士与文化交流》。
教宗与欧洲主教团委员会成员教宗方济各“的确爱欧洲”,“为欧洲及和平担忧”。他关注旧大陆的历史,尤其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事件,这也许因为与今天“有相似之处”。
面对生活的考验,有时是充满自信与激情,有时又会陷入失落与颓废,内心不断地在这样的状态下挣扎、洗练、感悟……生活中,忙碌的工作让我缺乏内心真正的平安与安全感。
本网讯2008年春节前夕,上海遭遇五十年来未遇的雪灾,许多在上海打工的外来人员,因无法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面对的亲人和灾难造成的困境,我们的神父、修女和教友们主动用不同形式,热情地邀请周围的孤独者到堂口或家吃年夜饭
鲁代利蒙席指出,圣座促进人权的国际行动与教会作出极宝贵贡献的历史有关联。
为什么说童贞圣母玛利亚是配合耶稣基督完成救世赎世工程,而茹达斯不能说是參与促成耶稣基督完成救世赎世工程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几方面来看。1854年12月8日,教宗庇护九世颁布钦定圣母始孕无玷信德的通谕。
教宗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有宁静时刻,以便认识灵性上的真正和谐,将目光转向天主。
为此,瓦莱拉枢机专门发表牧函提出了信德与望德的历程的口号。枢机邀请大家满怀初期基督信仰团体的激情与勇气地与移民相遇。
但这是后话,与我们今日讨论的主题无关。
从政界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我们的社会相适宜,教界则强调宗教要在社会上做光做盐,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应该说这二者是有一些能够产生共鸣之处,当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沟通的问题。所以,学术研讨是一种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