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胜利者的教堂,而是疲倦者的歇脚地,不是为了证明信仰完整,而是告诉我们:裂缝中,也能透出耶路撒冷的光。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主教,他以“兄弟”开始祈祷,而不是以权杖。
不过有很多联署者在公开信发出后,在各自的博客上写道,他们觉得联署声明是履行身为神父的责任,而且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牧灵,而非政治。
众所周知,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德肋撒修女,她把所有贫困者、患病者,都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
众所周知,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德肋撒修女,她把所有贫穷者、患病者,都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
她在服从中升华,她在圣体圣事中,汲取传福音的动力,并渗入时空,谦和地走进教外人民中间……在洞儿沟的巴士卦雷修院,她继续保持微末的地位,天主却在她身上静悄悄完成了大事,她是勇敢的微末者,坚强的服从者,风口浪尘中的传教士
第二次召叫和创立仁爱传教女修会这个现实状况使依搦斯修女萌生离开修院,为穷人中最贫穷者服务的想法。德肋撒修女日後回顾当时的情形说,她於1946年9月10日的夜晚感受到第二次召叫。
香港统计处处长邓伟江在记者会上公布有关数字后,多次被记者追问本港贫富悬殊是否日趋严重。
(参:出十二46)枢机建议在场者默想服务的意义,明了服务本身并不是一个美德。他说,服务其实“是件中性的事物,表示生活的一种状况,或一种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一个受别人雇用的人”。
罗马街头,不久前安置了这些比者真人还要高的铜铸十四处苦路像,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耶稣受难和复活节。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十六)也许上主为了有说服力地为气愤填膺者平忿息怒,特意让有缘的愤怨者,梦游冥界的地狱,以邪恶者最终可耻而又悲惨的下场,平定他们的心头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