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说,上主以多种方式向祂的子民说话:藉着先知,司祭以及圣经。天主的显现是另外一种与祂的子民讲话的方式,不同于圣言:是另一种临在,更加接近,不通过任何媒介。这就是天主的临在。
传教士们注视苦像上的基督,接纳基督的恩宠,却不将恩宠据为己有。一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他们对一切人成为一切,懂得受穷和享受、饱饫和饥饿,信靠加强他们力量的那一位,能应付一切。
令人感动的是太原沙沟教友张富娥78岁的老父亲和72岁的老母亲虽然年迈体弱行动不便,但却不愿乘坐自家小车而要徒步登山,体验耶稣苦难,以补赎自己和他人的罪愆。
走进屋内,光线特别昏暗,借着灯光,才能看到正屋的墙中央端端正正地贴着一张耶稣全能圣像,圣像下方摆放着一个盛装粮食的黑色旧式板柜,上面摆着一个坐式苦像,两只烛台上白色的蜡烛如同美丽的天使侍立两旁。
唐氏家捐赠田地30亩,民国八年(1919年),教友范若望、唐晓明等十余人又增田50亩,以支付教会开支。
“耶稣的道路不就是苦路吗!”崎岖漫长的路,加上没有光亮,似乎越走越远。我尽量小心谨慎,但还是翻了车。神父身体较重,从车座上掉下去后,腾的一声摔在路边,头也被小石子撞伤了。
谁都得做一些克苦肉身的事,以拿取日后的“享受”。我现在是茫茫学海中的一叶孤舟,整日周转于教室、图书馆之间,生活显得很平凡,但我相信它一定是不平淡的,有天主陪伴的日子是很充实,很饱满的。
这里茄氏很风趣地叙述了自己在控制情绪时,微妙的心理变化,其实苦与乐不过一念之差而已。佛家有:“相即不二”的说法,说人总是生活在二元对立之中,如:爱憎、喜怒、空有、得失、荣辱……所以烦恼重重。
此书从生命之不完善,人生之不圆满出发,以宗教家的慈悲情怀、用诗情艺术的语言,画出了人性的奥秘来。欲望与灵魂的冲突,精神对现实的超越,人格心理与生命潜能的发挥等等,都是书中探讨的问题。
教会也正是为了避免教友把婚姻的重心放在对方的钱财、地位、容貌、本领等方面,所以让我们在结婚前要以信仰、人格、道德为前提而慎重选择自己的爱人,以保持婚姻的神圣、稳定、单纯、和谐与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