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带给了我很多的困惑,一方面他们是导师,评判具有一定的权威,另一方面则是我希望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不是不认同那些对圣召的超性认识。
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的,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若一4:16),所以,与主同在就是与爱同在,而主的爱同时也包括浩浩无垠、没有界限,白白施予、不求回报,大公无私、一视同仁,牺牲自我、舍己为人,
在向天主的交托中,我们的祈祷摈弃了自我的功利,反而能够自由自在地与天父聊天。我们不再喋喋不休地计较那些外在的恩惠,而开始注重与天主的内在亲密关系。天主的想法,开始慢慢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抉择。
教宗本笃十六世说过:那些信赖自己和自己功劳的人,就像被自我所弄瞎,他的心将因着罪过而变得僵硬。
援引当日福音记载耶稣显圣容,教宗表示耶稣是向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三位门徒显示「爱的光明之道战胜黑夜」,这条光明之道经过完全的自我给予,以及十字架的新价值观。显圣容是预先体验光明的时刻。
象征着她已死于自我,全部献于天主,只为天主,只在天主内生活。193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称为水晶之夜,犹太人在德国的会堂被纳粹放火,犹太人的商店被掠夺、破坏,三万多犹太人被逮捕入狱。
其实,自由之人心怀热忱、真诚地爱人;而作自己奴隶之人,则如同囚禁在自我之内,走不出去。这些就是情欲的清单:贪恋美食、性欲、金钱,以及有关悲伤、侵略、精神沮丧、虚荣和骄傲的偏情。
全球40多万司铎,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教会人士直面处于嬗变社会中的普世圣召问题,司铎勇于自我反省,教友提高了对司铎圣召的再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有需要的人顺利找到寄托,通过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见环球时报网,2012-12-15:《重视精神需求才能压住邪》)。
社会的不自由,并不是对社会冷漠的理由,如果只是悲哀和叹息,而没有具体的行动,没有自我的组织,没有行动的热情,那你期待的理想社会何时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