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使梦中告二亲,急逃埃及保圣婴,长大随父学木匠,度光阴。21、大圣若瑟功勋满,一朝长逝乐安眠,圣子耶稣随侍侧,净配偕。22、母子二人在家庭,日度生活干不停,同艰共苦三十载,听母命。
福音书中记载,耶稣基督在他传教期间,常常必须离开群众去与父上帝相交。他不但独自这样做,也带着他的门徒一同这样做。
她的父亲和两个兄弟是佛教徒,母亲则是天主教徒。她说,父亲原本准许她领洗,后来却反悔。
他却说:“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在此,我们就会更加“领悟基督的爱是怎样的宽、广、高、深。”(弗3:18)同时感受基督内的生命之光。
圣史若望说:‘父不审判任何人,但他把审判的全权交给了子…因为他是人子’(若5,22,27)。我们未来的命运就系于当今;我们要以今生具体的作为来决定我们永恒的命运”。
父亲家是虔诚奉教的教友世家,我的大伯是修士(圣了六品之后患病去世),我的二姑是保定天主堂若瑟院的修女。母亲嫁给父亲后,家境贫寒,但是她吃苦耐劳,上敬公婆下爱子女,凡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在圣若望福音中,耶稣说:“除非为派遣我来的父所吸引,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若6:44)。“吸引”一词的希腊原文有多种意义,其中一个意思是指停泊在港湾中的船只需要被拖进深水,以便为急流所推进。
路加福音的结尾对这种此呼彼应作了一个生动的描述:耶稣进入了父的光荣之中,从那里祝福他的朋友们,而他的朋友们则继续在圣殿中赞美天主(参阅路24:51-3)。
他激动地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感谢“其实在你们还没有开口祈求之前,你们的父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了”的主。(玛6:7)激情过后,他思忖,万能的主是怎么的安排的?这些捐献衣服的人,是怎样知道我急需眼镜的呢?
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内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