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细读过1691年出版的第一个《论语》英文节译本,并且在《宾夕法尼亚周报》发表过《读孔子的道德箴言》之文章;他认为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即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孔子看到他的国家世风日下,邪恶横行,他首先向贵族游说
在教会网站、报刊看到一些帖子和文章,或对神职人员的爱财、好奢华和贪图享受表示困惑,或对圣召路上遇到神职人员太过世俗表达愤怒,或对教友在教会中喜欢说三道四进行批评,或对教友信仰冷淡有所责备…
他的文章总是让读者,何论有无信仰都感到史实有据,十分可信。如《利玛窦墓地沧桑史》、《元朝皇帝与教庭关系》等等好文章,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知识,让大家体会到我们的信仰有着浓厚的历史淀积。
神学与修院培育其他方面应该是整合的:神学研究的灵修幅度就是要滋养修生对天主圣言的热爱和反省;牧民幅度就是准备修生真实地宣讲和教导天主的真理,以及教会和人存在的奥迹;人格的幅度就是在修生中发展牧民工作必备的技巧,即书写神学文章
神学与修院培育其他方面应该是整合的:神学研究的灵修幅度就是要滋养修生对天主圣言的热爱和反省;牧民幅度就是准备修生真实地宣讲和教导天主的真理,以及教会和人存在的奥迹;人格的幅度就是在修生中发展牧民工作必备的技巧,即书写神学文章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在法国和欧洲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更愿意先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因篇幅所限,文章有删减)来源:Aleteia翻译及编辑:一点点
现刊登关于佩尔枢机在2021年6月80岁生日时接受采访的一篇文章:佩尔枢机:我在牢里宽恕了控告我的人现年80岁的澳大利亚籍佩尔枢机接受梵蒂冈新闻网采访,讲述了他在牢里13个月的经历。
我曾写过一篇《加强宗教教育为构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文章,刊登在《中国天主教》第二期上,我当时认为宗教教育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平信徒。现在我倒觉得宗教教育应该首先针对我们教会的神职人员,其次才是教友。
神学与修院培育其他方面应该是整合的:神学研究的灵修幅度就是要滋养修生对天主圣言的热爱和反省;牧民幅度就是准备修生真实地宣讲和教导天主的真理,以及教会和人存在的奥迹;人格的幅度就是在修生中发展牧民工作必备的技巧,即书写神学文章
——编按一、从感动出发:他们的早逝令人痛惜不久前,当我读到《纪念英年早逝的117名神长》这篇文章,心中不禁沉重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