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在耶稣基督的复活中找到了真实与可信的答案。教会这样祈祷说: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我们现世的生命是为了准备另一种生命,与天父同在的生命。
因此,每一个心中都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渴望和平心愿,人们都愿生活在平安的氛围中。因此,我们在礼仪庆典进行中,给予和平的记号时,经常都会有所感动。
他们带着渴望而来,怀着喜悦而归。培育中心将社会素质教育的模式与信仰教育的特点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充分体现了创新的能力。
“明供圣体”,在“圣体”前的祈祷、读经,是延续领受圣体后谢圣体的祈祷,渴望着与主耶稣的契合,故此,“明供圣体”该引导信友更渴望完善地实领圣体,与主共融。
然而,当人们长久地浸渍在内心的阴暗之中,又是什么总让人张开双臂,越过世俗的纷争,越过人心的内战,渴望亲密拥抱友谊呢?我想这就是因为天主珍藏于每个人内心的爱。
我渴望的是要凸显对天主的信德的中心地位,那位天主取了人的面貌,取了人的心肠”。教宗指出他的通谕有三个主题,即天主、基督和爱。这三个主题在通谕中融会贯通,成为基督信仰的主导路线。
独身是一个完满的礼物,因为是一件自愿做的事,如果罗马教会提倡所有司铎都发独身誓愿,这是因为教会受圣神的启示和领导,渴望她的司铎们更接近基督,每位司铎是第二基督,二者彼此之间的爱使他们契合为一。
抓住当今教友误解“末世”及“渴望传教”的心理,以“望教友”的身份来“邀请”人们到他们的地方去给更多的人“讲道理”。
在我们的教会中,我希望基督徒家庭在天主内找到喜乐,把天主渴望的家庭生活的喜乐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家庭。
教宗解释说,天主对世界的爱无所保留,而我们的爱则出於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让我们藉着这台弥撒祈求天父帮助我们更多思考天上的事,想想天主和近人,而不是我们的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