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嘉物,我觉得是郑主教最好的比拟。在郑主教身上,我看到“如榕树年深愈茂、如红茶品久弥香”的生活境界。
母亲的乐善好施是有名的,不管借钱的借物的,都尽力满足,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过得都很艰难,粮食吃不到年头,很多人都到我家借粮,其实我们一家六口人过得也不富裕,但母亲从来都不会驳人的面子,总尽力赈济。
瞻仰圣像,使我们睹物思神、思情,引人善度人生。另外,还挂有一瞻礼单和精美圣像挂历,便于我们全家知道教会的庆节,以便参加宗教礼仪,充实宗教生活。我的工作台旁放有各种医学书籍和诊断器具,拿取方便。
我们看到接待组、圣物组的教友个个都在忙碌着,满腔热情地答复教外朋友的咨询。
我们走出教堂,在山上购物处买了圣物,下山回教堂临时宿舍。此时,各地来了很多教友,都是来参加5月24日(圣母进教之佑瞻礼日)的弥撒庆典。
后来人们发现牛能拉车,于是“肇牵车牛”,“服牛乘马”,牛便成了古人的驱使之物。很快,牛就进入了农民的家家户户。从此,育牛、牧牛、役牛成了农事中重要的日常工作。人与牛也产生了相互依存的深厚感情。
天主愿意把他的超性恩宠分施给任何受造之物。然而,需要人来接纳,表示乐意,就像童贞玛利亚一样,好使自己的心被天主那道光所照亮。
他们两手空空,为的是让天主使他们的两手充满美物。他们信赖天上慈父的慷慨大方,因而不为贪得无厌的精神所威胁。他们把天主赏给的东西分施他人,相信每天都会得到当日所需(参阅玛6:11,25-34)。
这就是为什麽一切受造之物基本上都是好的,而且带有天主的印记,一道他的火花。然而,当耶稣由童贞玛利亚诞生时,这道光就进入了世界:我们在《信经》中这样宣认说“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
自己花几万元为福传奉献(印资料、买书、圣物、路费等等)。[page]二、郭全智神父每年要办几期慕道班,有几十人领洗进教。年近90岁的老韩神父是总堂顾问,听神工的顶梁柱,大部分的神工都是由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