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生活在科技高度进步的时代里,可说我们享尽了物质文明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然而,纵然我们有能力征服外在的一切,我们仍然征服不了自己。
在第三章,教宗以先知性方式谴责生态危机的根源,特别是科技专制范式和现代人的中心主义,这些都导致人类远离皈依。教宗方济各在第四章中提出「整体生态学」的概念,将生态学和伦理学联系起来。
现在我们可以把人送上月球,可以发明很多东西,科技这么发达,但是在一个小小的病毒面前,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人要谦虚下来,承认自己的有限和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天主的救恩。
接著,指南也省思了生物伦理的课题,强调「科技所能的一切,并非在伦理道德上都可以接受」。必须区分治疗与操纵之间的差别,当心优生学和随之而来的歧视。
「我们若不对相遇开放,就会成为旁观者,虽然科技创新能让我们看似融入更多的现实环境」。然而,一项工具是否有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借由它来认识我们难以得知的事。教宗尤其谈论了网络的机遇和风险。
在一个充斥科技喧嚣与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人与人之间,心的疏离与冷漠正在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生命。
在一个夜晚,饭后9点他和同伴何大哥从教友家走在回教堂的大街上,路旁有很多村民在霓红灯下摇着蒲扇乘凉,这时刘希合心里有个感动,为什么不善用这美好的时光给村民们搞个街头福传呢?
善用以下三法或可达致中庸之道的贤圣。第一,常想人生末日之法。欲壑之难填的外因在于不识人生之终向,故而常常以满足自己欲望为快乐幸福,却忽略了人啊,你是灰土,将来还要归于灰土(参阅:创3:19)的慨叹!
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个母胎中没有用爱来呵护,自己也没善用这样的爱,更没有学会以爱为思言行为的准则,将来生到那个神奇的世界上后,也许会是个爱的残废。
即使拥有了富足的生活,也不要骄奢淫逸,不要过度浪费,要善用金钱。这里不用说去奉献金钱,也不要求和寡妇一样奉献自己的所有,就怕和荡子一样,败光了家财。失钱的比喻说的就是当我们失去金钱之后,要有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