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死亡复活既能消灭他的仇敌,而“最后被毁灭的仇敌便是死亡”(参阅格前15:20-26),甚至在他死的时候,“许多长眠的圣者的身体复活了。”(参阅玛27:50-53),那么,何况是他的母亲呢!
她也预感到耶稣战胜死亡的胜利。另一位福音作者圣若望记载,她站在坟墓外边哭泣(若20:11),并寻找耶稣。(玛28:5)她哭因为她还在期望什么,她找因为她还想找到什么,她不绝望。
有人曾开玩笑说:人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人生乃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这些话虽然听着刺耳,但事实确是如此,谁也不能幸免。长命百岁也只是瞬间;人生乐章的短暂插曲,终究还得销声匿迹。
由斯台方诺·劳迪加尼编辑整理的文件中强调,长期以来,这份名单已经不仅仅涉及向外邦人传教的传教士们,而旨在记录下所有遭遇暴力死亡的牧灵人员,且不仅限于仇视信仰的死亡。
冷漠的文化导致儿童死亡教宗首先谈到移民问题,自12名移民在希腊与土耳其边界被冻死的消息传出后,这是个热门话题。教宗认为“这是冷漠文化的迹象之一”,也是“一个划分等级的问题”。
就在“庆祝虎年”的一瞬间,突然过渡到“沉思死亡”;叫我如何带着这份难过去庆祝新春呢?
耶稣来临后,“对相信祂的人而言,死亡不再是一种著陆,而是一种起飞”。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枢机在将临期第二场讲道中,解释了“望德”及对今日时代的意义。
教会礼仪年的高峰是逾越节三日庆典,即纪念主的晚餐、主的受难死亡和主的复活。每次举行主的晚餐都是在宣告主的死亡和复活,并期待祂的再来。
海燕台风已经造成5200多人死亡,2.3万人受伤,1600人失踪,4百万人流离失所。 圣座一心委员会副秘书长穆尼奥斯蒙席2月8日向梵蒂冈电台讲述了灾区的情况,他说:情况仍然紧急。目前还谈不上重建。
他说:「那里每天都有人死亡。」大马士革和叙利亚的其它地方也不例外。阿尔巴什总主教表示,教宗全神贯注地听取他的报告,让他感到平安宁静:教宗对苦难非常敏锐,坚信祈祷和基督徒信仰中的希望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