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应有如一架必须行走,好能找到自我平衡的自行车,换言之,应在当今时代和各个时代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面对移民现象,教宗要求有关方面不要采取“冷漠”甚至“拒绝”的自我封闭态度。教宗说:“恐惧感逐渐蔓延开来,在作为手段被描述为入侵的现象面前竖起防御围墙。文明冲突的辩论只为暴行和滋养仇恨作辩护。
如果我们以自我辩护、自信的态度开始祈祷,那不是祈祷,而是在镜子面前说话。相反地,当我们以真实的原貌祈祷,意识到‘我是罪人’时,这是让上主注视我们、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愿耶稣教导我们这一点”。
他指出,回到过去的世界显得不切实际,因为“我们来自一个不再适宜生活居住、令人害怕的世界;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财富集中和人工智能剥夺人类工作而走向自我毁灭的世界”,这不是我们想要回到的世界。
事实上,人们拥有「不迁徙」的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有权利实现自我,而不被迫逃离饥饿、战争和气候变化等悲惨处境,来寻求新的机会或梦想更美好的未来。
耶稣在村子里宣讲时,亲身体验到这一点:智慧和明达的人心存疑虑、自我封闭、有所盘算,但是小孩子却向讯息敞开、予以接纳。这必然是天主的旨意,耶稣为此欢欣鼓舞。
柿子树、核桃树还有奇特的“自枯性”,借此淘汰那些老残病弱或不适宜发展的枝干,完成“自我规划式“的修剪。
选择生命也意味着自我克制。
“接纳耶稣、向祂开放的人就会重生;谁拒绝祂,就将自己封闭在黑暗中,自我毁灭”。“在耶稣面前,我们不可不冷不热,‘脚踏两只船’。
我们不要让心灵充耳不闻,不要躲藏在各种确信后面自我防卫。确信有时会导致我们故步自封」。此外,在与富贵少年的交谈中,耶稣也协助他进行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