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各种灵修运动也必须自我反省,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对整个普世教会,对耶稣基督的教会的生活持开放的态度,教会虽多采多姿,依然是一个教会。修道院的陶成时期也是一个你们共同并彼此学习的时期。
今天我们把这句话用在圣三节的反省上,就是剥去圣三的理性上的思辨和信理式的表达的外表,认识天主的本色。不过,为了确保我们信仰的正确,我们先简单看看这端信理的历史。
如今仍处在混混沌沌状态的人,当冷静下来深思远虑,抬头望望星空,反省自己,实事求是,重作属于自己的选择,实现神为你预设的未来。
当然,态度也好,人生观也好,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好的,需要不断地磨炼自己,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圣化自己。你说对吗?
当我去看望经历自然灾害(冰雹)的教友时,他们满怀信德的表现让我倍感欣慰,让我有了信仰方面的反省。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老教友通过反省,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亲自来向孙神父道歉:神父!我错了,求你原谅我,以后我会改掉毛病……从此以后,老人就再也没有偷过。
藉这篇小文我们一起思考了关于佛教"天主"和天主教天主的区别,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进行某些护教性的辩论,而是想和各位教友,特别是目前在自身信仰与别的宗教信仰间,感到困惑的兄弟姊妹共同进行一些反省
此外,恐怖主义的灾害也要求人们对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采取的相关方法工具这点,在伦理道德上的限制作深入的反省。
圣咏作者默观他周遭的世界,而反省着:当我仰观祢手指创造的穹苍,和祢在天上布置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么,祢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祢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4-5)这就是我们必须问的基本问题:人是谁?
因此,这位二零一一年晋牧的主教说,该教区首要急需是再培育,特别是为度奉献生活的神父、修士、修女们,反省生活方向,要把为穷人服务和度神贫简朴生活作为一生奉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