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学习承认自己过错的能力,放弃自认为无辜的幻想,学习做补赎能力,让自己接受改变,接纳他人,让天主赐给我们自我更新的勇气和力量。”
指出今天,殉道的意义在于他们的见证铲除了在生活中自私、在社会中不顾伦理道德和精神价值观封闭于自我模式的借口。
“若我们活在不信任中,自我封闭,我们就是相反信德,没有感到自己是天主的子女,以及天主为我们行了大事”。圣母玛利亚前来帮助我们,因为她赞美上主的伟大,这就是喜乐的秘诀。
教宗最后吁请众人,在这段时期“重新养成沉浸在大自然中祈祷的习惯”,好能走出“以自我为准则的封闭状态”,重新发现我们被天父温柔的爱所围绕。
因此,教会要履行传教使命,“总是要走出去”,“绝不可自我封闭”。事实上,耶稣来到世界上并没有带来夜晚的微风,而是把火投在地上。
诉诸于记忆并不意味著固守于自我保护,而是唤醒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生命和活力。记忆并非一种静态,而是在动态中,这源自其运动的本性。传统也非处于静态,而是在动态中,它是未来的保障,而非灰烬的守护者。”
教会应有如一架必须行走,好能找到自我平衡的自行车,换言之,应在当今时代和各个时代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教宗首先谈到圣座教义部在守护信仰和道义上的职责,指出“基督信仰教义不是一个僵化和自我封闭的体系,也不是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改变的意识形态;它是一个动态的现实,在始终忠于自己根源的同时,也代代更新,并以一个面容
面对移民现象,教宗要求有关方面不要采取“冷漠”甚至“拒绝”的自我封闭态度。教宗说:“恐惧感逐渐蔓延开来,在作为手段被描述为入侵的现象面前竖起防御围墙。文明冲突的辩论只为暴行和滋养仇恨作辩护。
如果我们以自我辩护、自信的态度开始祈祷,那不是祈祷,而是在镜子面前说话。相反地,当我们以真实的原貌祈祷,意识到‘我是罪人’时,这是让上主注视我们、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愿耶稣教导我们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