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政治和意识型态上很脆弱:全球疫情凸显了我们的思想匮乏,种种危机提前到来,以及医疗设施和预防工作的投资不足。
专注为女青年,特别是穷苦无告的女青年服务,担任教育、牧民、青年中心、医疗、社区及堂区工作,依照鲍思高神父的预防教育法,以基督善牧的情怀,玛利亚的赞主灵修,在自然亲切的喜乐家庭精神中为女青年传扬救恩的喜讯
傅培彬医生怀着“我有一个灵魂”的高尚情操,鞠躬尽瘁,从事医疗活动,正是学习耶稣基督在三年传教期间,多次治病救人的模范榜样。
也正是从这第一个五旬节开始,教会先后历经了罗马的迫害、欧洲的黑暗时代、黑死病灾害、反教宗风潮、教会的分裂改革、启蒙运动、纳粹文化、战争…..尽管如此,圣神都始终柔韧强大地支持着教会。
因此,在教会礼仪改革后,要求教友们完全的,有意识的,积极的参与弥撒;而且要把自身当做祭品献给天主。做弥撒的饼酒也象征我们的劳苦,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命。在弥撒中,我们把这一切献给天主。
20年代初期的学制改革则将原先的日式教育改为美式教育。在短暂的和平时期,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一批批进入社会,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尽管梵二以后的弥撒礼仪改革,有信友读经,有信友祷词,有教友奉献,但是教友总是被动地“照念、照做”而已,不需要他们动自己的脑筋。有多少祷词是教友结合自身或堂区的实际情况编写的?表达的是教友的深切感受?
各行各业的富裕人士,若有机会参与社会制度建设和改革,本着仁爱之心,为贫苦人口谋福利,促进社会公平,也是“泛爱众”的行为,也正是主所期望和悦纳的。正如天主祝福了大卫王,也赏赐所罗门智慧一样。
今天中国教会也现代化了:礼仪改革、重视圣经、平信徒积极参与教会活动等,表面上看来和国外基本上一样,梵二公会议上的邀请已经被中国各教区的神长教友们听到、接受、并付诸实施。
又要证明疾病的痊愈是非经医疗或手术获至者。更要证明非正常医疗过程而获得者,还要证明痊愈者是完全康复及永久性的治愈。所谓永久性痊愈,成人以五年为期,小童为期十年而旧病再未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