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会的牧灵工作做很多好事:例如讲授要理、在礼仪中服务、对病人行爱德等等。但还须在一件事上下功夫,尤其对司铎而言,那就是聆听的使命!‘可是神父,我都听烦了,都是同样的故事,同样的事。
各媒体包括电台,预报出现了“圣诞快乐”的祝福语,这在前些年是听不到看不见的,圣诞的氛围格外浓厚,每当人行走在大街上听到商店播放的“至静之夜”“普天下大喜庆”“请你听好教友”等圣诞歌曲时人们的心情十分惬意
她给教会做点奉献,他们就说她是败家子儿,还撺掇她的丈夫跟她过不去,臧凤英说:当时我真想和他们理论,可那样的话就得吵架,四方邻居听见会很不好,我只好忍耐,可我发现,我越忍耐,他们就越来劲,越强势,就好像我犯了什么大错
因为只有在私利肉欲淡泊寡味之后而真正达到放下的境界之时,上主刻印在人心上的自然命令和自然律,即人的本性中具有天然为善的自然习性,才能急速跨入前台,执掌一切事务。
现实告诉我们,熟识圣经的信友未必一定是灵性生活高尚的;还在乎我们如何读圣经和在乎那读圣经的是个怎样的人。
他首先指出基督信徒在领受圣事被付上的圣油与昔日给司祭和君王涂上油有相同的意义,因此基督信徒在世界上便成为司祭子民,理应让世界看到生活的天主,为天主作证,将人引向天主。这幷非一个可以使人居功自傲的职责。
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例如用强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骚乱之人的行为。和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九)视死如归人生无常,人不知道什么时间死,也不知道在什么地点死。死亡到底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等待我们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3日上午,在结束退省活动时发表了讲话,他谈到人生可以是一条幽暗的隧道,但是有信仰的人能够看到天主的光和世界上的美好事物。
天主的来临从不强迫人,祂愿人自愿邀约祂进入。教会训导:这句话成了祈祷的典范,正如圣神常等待人的回应。礼仪生活中,我们常以类似的祈词表达渴望与主相遇(如“主,请来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