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信仰通讯社)—澳大利亚宗座传教善会主任布瑞恩∙卢卡斯神父就教宗方济各五月二十一日发表的给宗座传教善会文告向本社发表评论指出,“教宗的文告是一个巨大鼓舞的文告,因为邀请我们去接纳和分享福音的喜乐。
教宗在讲话中谈到不同的议题,包括堕胎和接纳生命,同时也分析了亲子关系,指出这个关系经常因工作的需求或缺乏就业而受到损害。教宗表明,家庭是一男一女按照天主的肖像结为一体的现实。
社会努力不仅限于物质层面,也要照顾到人灵的需要: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愿你的国来临善会成立50周年之际,写给埃森的奥弗贝克主教的贺函中提到的。
且放下其它方面不提,仅仅从遏制长期来由舌尖上的浪费所滋生的腐败现象来看,我们不得不为近期来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所扭转的风气而拍手称快。
在9月8日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作者佩特里尼谈到对话的重要性,说明《愿祢受赞颂》通谕是他与教宗方济各交谈的起点。他提到“各方对话”的必要性,掌握学术知识的人与持守传统的人之间需要对话。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似乎失败了,但是耶稣的生命果实远超乎人的衡量。身为耶稣的门徒,我们要深信自己的生命会结出果实,纵然不能亲眼看见,但生命果实会彰显在以后的世代。
人们纷纷扔掉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的阅读材料,亲人们远隔千山万水却近如咫尺,人们不去图书馆也能获取想要的各种知识与信息。互联网为亿万人提供了饭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喜怒哀乐。
某神学院,一位教授以不寻常的办法安排他的讲道课程。他吩咐学生们,当天以好心的撒玛利亚人为证道题目,而且要他们一个一个从某教室走到另一间教室去宣读他们的讲章。
中国传统文化在启蒙时代的欧洲主要是由耶稣会士传播的。耶稣会士塑造的中国形象由17世纪的书信和专著策划,并通过它们日趋成熟,而且那些重要的专著在塑造欧洲人中国形象方面可能比他们的书信集更有影响。
本届论坛于8月31日至9月2日举行,主题为「朝韩关系与团体的新视野,促进和平、经济与生命」。由于新冠疫情的缘故,本届论坛在线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