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的生命又何尝不是一个朝圣——朝向天国的历程,只不过我们常常在圣贤道上犯错,以至于不能活出主的样子来,但主的大爱始终都在包容我们,他并不要求我们做个完美主义的人,只要求我们在主的爱中
罪恶,对于任何人都是罪恶,即使是教宗犯罪了,犯错误了,也不会因为他是教宗而使其言行成为“圣善的”或“对的”。
人创造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在那里为有困难的人没有空间,对犯错的人没有慈悲,对遭受痛苦的人没有同情,办不成事。
(路3:9)又有教友会问:我也尽了全力爱主爱人,尽力悔改,但仍然常常犯错,是否就无法成圣了?
宽恕并不是说让犯错的人免于处罚,而是履行正义和保持记忆,因为宽恕不表示忘却,而是放弃邪恶的摧毁力和复仇。教宗劝勉,绝不可忘记犹太人遭大屠杀、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迫害和种族屠杀制造的“恐怖”。
罪恶,对于任何人都是罪恶,即使是教宗犯罪了,犯错误了,也不会因为他是教宗而使其言行成为“圣善的”或“对的”。
他们心里默默保存着许多故事,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错或被虚假的承诺欺骗。有一位年长的智者邀请我们承认某些局限,并学会在适当时候克制自己:「你也要教训青年人在一切事上要慎重」(铎二6)。
有了神恩不是就不犯错了,他还是会犯错,重要的是懂得悔改,不断完善自己,更新自己,成为天主的好朋友。所以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时才会不自以为是。如果仅有恩赐而没有德行的话,是不配进入天国的。
(二)相互了解及谅解,因为人毕竟只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十分软弱,因此犯错当不足为奇。夫妻一旦犯错,若尚能获得对方的了解及谅解,这是白头偕老的必要条件,否则一出错就翻脸,离婚只是早晚的事。
据说,一次他冤枉了一位同会会士,在得知自己犯错后,立刻找到那位修士,谦卑地跪下以祈求原谅和宽恕。这件事情过后,没有人因此而看不起他,反而更加敬重和爱戴他,视他为导师与可敬的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