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说,信仰主要在于“心”,或者托词教会法定大斋一年只有两天,或者干脆说克苦是中世纪的不人道的方法等等。于是“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便成了真理。
正如中世纪一位法国贝居安修会的神学家玛格丽格·博莱特(MargaretePorete,1248-1310)曾经非常贴切地把天主描述为:亦远亦进(leLoingpres)天主超越一切感觉直觉
中世纪一位法国贝居安修会的神学家玛格丽格·博莱特(1248-1310)曾经非常贴切地把天主描述为:亦远亦进(LeLoingpres)。天主超越一切感觉直觉,正如我们的内心最深处。
(《在希望中得救》通谕)看到去克吕尼的车,便一头上去,准备去参观中世纪最大的修道院之一。去的时候,那里在装修,但是阳光下的教堂尖顶与飞起的群鸟,使我的浪漫主义情结到达了顶峰。
上一次受损是在1944年,战火中的流弹破坏了中世纪的老式玫瑰色花窗玻璃。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一个偏僻修院。不论故事怎样,影片中表现出的天主教修会生活,教会对学术、艺术的研究,修道者的忏悔方式、祈祷仪式等等,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
虽曾因此被视作当时的异端而险遭封杀,但当教宗英诺森三世(InnocentIII)在睡梦中看见一个像方济各一样的人,将摇摇欲坠的拉特朗大殿托起来时,他的生活方式和修会会规才被正式认可且获得推广,不但从很大程度上给当时奢华、腐败的中世纪教会带来了革新向上的力量
后经教父,尤其经奥斯定(354-430)以及中世纪以来神学家们的发挥,教会遂确定宣称,天主乃是从完全的无中创造出一切;即宇宙被造出之前,没有任何物质存在,连时间和空间也没有,而只有天主,以及他的道,他以发出话语
枢机者,在中世纪被称为亲王,今天被称为教宗的顾问,他们组成的枢机团也被称为教宗的元老院,主要任务在襄助教宗治理普世教会。昨天的典礼在阴天中举行,以圣道礼仪方式进行,全长约一个半小时。
但这时期已是很晚的了,所以意义不大,因为之前还有教父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等。」他续说:「圣乐在教会史上,一直都受到重视。像很多伟大的圣人,如圣安博罗削和圣热罗尼莫,都有谈论过教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