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生命如同一件不同寻常的礼物,又仿佛一个匪夷所思的谜。这个谜不仅仅包含人从何来、死向何往的重大问题,而且还包含着生命之所在,存在过程中生发的心理意识以及种种主观、客观认识到判断的精神迁徙之谜。
对我们信仰基督的人来说,我们相信人的生命来自天主,就该按照天主预许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风采;如若离开了天主,人的生命就像无舵的航船,只能在浪涛飞卷的河流中随波逐流。
他们啜品空无,脚踏绝望,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摸索前进的方向,想靠自己努力来明了人生真谛,结果是一塌糊涂。如果走不出本性的圈子,不超越自己,最终只能消极对待自己,对待一切,好像生活在地狱的幽暗痛苦中。
摘要:在这篇演讲中,我将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心灵导师的1)角色,2)具备的特质,3)这个角色带来的挑战,4)它所提供的机会。我们暂且把人粗略按他们是否追求生命意义分成两类。
每一个幸存者都在庆幸自己活着的同时,也会开始沉思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们,开始沉思活着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无法判断冯翔对生命的沉思,但冯翔沉思的结果就是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某人生命结束之后,灵魂来到了天主那里。他一眼就看到,天主的手里拿着一摞薄纸。“亲爱的天主,”他说,“您拿的是什么?”“租金账单。”天主说,一边抽出一张递给他,“这是你的。”“什么租金?”某人惊讶极了。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无偿、意义和美。教宗方济各在致以相遇学校线上聚会的视频讯息中如此表示。
可是手上的行李、背上的包袱都是攀登的障碍,包袱越大越重,就越有可能使身体后仰,身体后仰脚就会失去平衡,而最终掉下去。
如果没有痛苦的刺激和激励,就不足以引起它的觉醒和反思,甚至刺激的强度不够都达不到刺痛的效果。麻木不仁和没有任何痛感是最可怕的,因为那样已经离死亡的边缘不远了。
第十六届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常务大会《最终文件》请点击如下附件阅读、下载:《最终文件》简体字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