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的本土化进程。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基督教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中国化,这是基督教在中国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历史上基督教屡次进入中国却未能立足的教训。
但它不是同质化的普遍性,而是本土化的普遍性。这就是普遍性:一种具体化的普遍性,“本土化”,接纳所生活地区的美好,并服务于所相处的人们。
—城川传教工作本土化的初探背景为1986年左右新建的城川天主堂城川,世界上唯一的蒙古族教友居住的地方,这使它具有一种神秘的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正如《救主的使命》通谕说的:当教会在万国中执行传教活动,教会面对不同的文化,而置身于本土化的进程,这种投入参与的必要,刻划出教会在历史中的旅程。
在明末清初,利玛窦神父初来中国时,穿儒士衣服,用汉语著《天主实义》,所选择的也是信仰本土化的传教路线。只有将基督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入融合,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天主教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最后,教宗强调今天的科技文化中,也是典型的福音本土化的案例。教会可从其传统的标志、形象、礼仪和举动中汲取宝贵的财富。基督信仰传统的礼仪中与艺术的表达方式有着密切联系,而艺术语式有着其特有的传播力。
阿联酋人力资源和本土化部元月30日宣布,2月5日这一天,对那些持有参加教宗弥撒门票的私营部门员工来说将是个假日。
总是同样的重复:信仰一定要本土化,文化一定要福音化。信仰的本土化,文化的福音化,总是如此。济利禄问他们是否有字母;他们说没有。他回答说:“谁能在水上写讲稿呢?”
嘉定会议对天主教中国化、本土化、本色化作了肯定。300多年之后,1962———1965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对礼仪改革、天主教本土化、本色化,才达成了全球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