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福音记载耶稣告诫那些看到弟兄眼中木屑的人,岂能不理会自己眼中的大梁。教宗评论这段福音章节时,回到规劝弟兄的主题,指出规劝时必须注意三个重点:爱、真诚和谦虚。教宗首先解释弟兄犯错时,要以爱德规劝。
为什么你只看见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或者,你怎么能对你的兄弟说:让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来,而你眼中却有一根大梁呢?假善人哪!
耶稣对跟随他的听众说:怎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梁,倒不理会呢?你怎能对你的兄弟说:兄弟,让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而你竟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大梁呢?
这番教导尤其蕴含在山中圣训内,指明要怀著温和与慈悲的态度,成为真诚、谦卑又正直的人」。此外,另一段意义深远的主日福音章节在于耶稣规劝人们切莫自负和虚伪。
真如主耶稣所说,能看到别人眼中的木屑,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大梁。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而不是外部,然而我们却看不透这一点。正如粮食放久了会生虫子,这虫子不是从外面飞来的,而是在内部滋生的。
祂这样说:“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梁,然后才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42节)只有用这种关心而非谴责的眼神,兄弟般的纠正才是一种美德。如果不是兄弟般的,那么它就不是一种纠正!
因此,主耶稣说:为什么你只看见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对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会呢?或者,你怎么能对你的兄弟说:让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来,而你眼中却有一根大梁呢?
在这皓月当空的中秋夜晚,我与同道弟兄欢庆之后,便独自一人到楼顶赏月。奇怪,繁华的都市怎么会变得如此寂静?我甚是不解。难道都是在接受月光的洗礼?不,应该是沉醉在幸福之中。
教会在对错误的不断认识与纠正中发展前行,到今天,全球的基督信徒占到了全球人口的1/3。我们每一个信仰者,也应像这建立在磐石上的教会一样,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他告诉我们‘你为最小一个兄弟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他教导我们当我们与他人有矛盾时,不要只看见兄弟眼中的木屑,而要看到自己眼中的大梁,要宽恕他人,如同父宽恕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