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在年前还惦记着我……”这是发生在承德围场县山湾子村的一幕。承德是河北省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之一,而围场县地处坝上山区,更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许多人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
1864年,驻扎徐家汇的耶稣会在土山湾遗址上创设孤儿院,专收6岁至10岁的教外孤儿,“衣之食之,教以工艺美术,其经费由中西教民捐助”。
上海徐家汇的南面有一个土里土气的地名,叫作“土山湾”,据说以前这里曾有一个土墩而得名的,沪南有一条斜土路,就是取名于从斜桥至土山湾的马路。
育婴堂(孤儿院)迁入土山湾后,很快便增至三百多人,其中由上海西乡蔡家湾迁来的占了一半,其他都是徐家汇及附近各处教堂所收孤儿,有不少来自南京、镇江一带,年岁也大小不等。
2006年7月18日—8月24日,承德教区围场的山湾子、滦平老虎沟两个堂区先后举办了四届男女教友避静班,由廊坊教友李宝富主讲,正式参加避静的超过500人,还有很多旁听人员参加。
而海派黄杨木雕与此不同,它是由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收养的徐宝庆在接受西方艺术基础上创立的。土山湾是海派黄杨木雕的发祥地。徐宝庆和他的作品徐宝庆生于1926年,浙江台州县人,家庭贫寒。
土山湾孤儿学雕塑在上海近现代历史上,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是一家由天主教会兴办、驰名中外的著名文化企业,到1949年时已有80多年的历史。
土山湾是上海近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欧语言文化最早接触的区域之一。1902年在土山湾地区曾掀起过学习拉丁语小小的高潮。其时蔡元培、梁启超、张元济、汪康年等拜马相伯为师,学习拉丁语。
马爱德接着告诉我,这四幅水彩画,是上海徐家汇土山湾画院的中国画家们专门为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创作的。自1851年范廷佐神父开始在徐家汇传授西洋技法,土山湾的西洋绘画艺术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那是因为我发现我很幸运地占有了土山湾研究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生活在一个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土山湾的价值的新时代,“地利”就是我曾经生活在一个大规模市政动迁之前的徐家汇,在我当时生活的圈子中,还可以遇到土山湾文化亲历者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