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六世教宗于1975年圣年(@L'OsservatoreRomano)迈入2025禧年已有数月,这是一项交织着当下时事与历史、现代与传统的盛事,1975年禧年也是如此,保禄六世教宗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结束十年后宣布了那个禧年
这一文献--梵二大公会议名副其实的果实,是依照一九八五年世界主教特别会议所要求,作为教理讲授的工具[4],由天主教会的所有主教合作而完成的。
求天主原谅你们所做的⋯⋯当选次日,他轻装简从地去圣母大殿祈祷,还搭乘卫兵之车到其先前下榻的司铎之家自取行李,并到前台自付住宿费,亲切地与那些被惊吓的不知所措工作人员一一告别⋯⋯如果说荣休教宗本笃十六的激流勇退为古老的大公教会带来了一场革新
1274第二届里昂(Lyons)大公会议宣示天主圣子由终身童贞玛利亚诞生。1280-1300开始把每年的五月献给圣母,称为圣母月;是承继七(九)世纪东方“行之有年”的传统。
教会以最高会议探讨这个问题:在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中,颁布了耶稣是天主子并与天主圣父是同性同体的信条。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大公会议及431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重申耶稣基督的天主性。
另外,教宗也以独特的方式与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相结合。圣伯多禄与圣安德肋本来就是亲兄弟,教宗身为伯多禄继承人,与安德肋的传人、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携手同行,迈向上主盼望的圆满合一。
可是我们大公教会也有自己的优点,我们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我们有圣统制,整个教会是一个整体。但有时候,优点也会制约教会发展,所以需要梵二大公会议提倡更新。
大公祈祷10月11日晚上,教宗方济各、与会的兄弟代表,以及在罗马的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代表们,要一起在梵蒂冈的罗马初期殉道者广场参加大公祈祷,相传那里是圣伯多禄宗徒殉道的地方。
我们每次的大小聚会,都可以让每个人自由地表达自己,使他个人化地与主结合,与耶稣相遇。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他的信仰感受与程度亦均不相同,并且每个人的盼望和需要也不一样。
教宗本笃十六世6月12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亲自主持圣神降临节的隆重弥撒,他在弥撒讲道中说:圣神创造的教会超越种族﹑阶级和国籍的隔阂,向所有人开放,这就是教会的大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