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主教自幼受到良好的信仰培育,立志修道献身教会。自1981年在本堂神父的教导下,即准备度修道生活,并接受圣召培育。1984年考入河北省天主教神哲学院。1988年毕业,被选送上海佘山修院进修。
是你们父母的善表和你们堂区会长教友们的鼓励关心以及大小修院的多年培育,才使地方教会有了这批圣召,求天主更丰富地降福你们的父母和堂区的会长教友。
崇正书院在清同治九年(1870)由意大利籍鄂东代牧区明位笃主教(Msgr.EustachiusZanoli)所创办,属大修院性质,意籍教士李文秀(Msgr.JosephRizzolati)在此任教50余年,培育中国神父
从此,蒲圻教区失去了一个主心骨,一万多教友们失去了一位好神父,他亲手培育起来的一代神坤们失去了一个敬爱的老师、慈爱的父亲。高风传教会,亮节启后人。他音容虽逝,但德泽永存。
在完成培育后于1875年被祝圣为司铎。他在罗马时受到启发,开始建立一个将自己奉献于圣体的女青年团体。
并以“认识嘉诺撒仁爱女修会——在香港的历史和沿革”为今年培育活动主题,旨在使在俗会成员更加进一步认识修会的历史和精神。
在他带领下,该中心于八三年在马尼拉南部的帕拉尼亚克市成立,神父在那里担任修院培育导师,并教授神学和灵修课程。他于八九年在罗马宗座慈幼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主修慈幼会灵修精神。
上述社会和教会两方面的大环境不单影响了教会整体的成长,也直接地牵制并影响到了神职和修会生活的正常培育及发展。
“对内福传”的幅度和方法很多,有教友再培育,有冷淡教友的“回炉”等,方法上有有圣经学习、教理培育、歌唱祈祷、小组传爱、堂区和教区之间的朝圣学习等等。每个人和团体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境遇采取不同的方法。
毋庸置疑,多年来中国的应试教育,让无数青少年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疲于奔命,不但无暇顾及灵性生命的滋养和培育,甚至连平时的娱乐和社交活动都大打折扣。